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化学   59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60篇
综合类   10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小波理论为基础来进行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湿变化的多层次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的变化表现十分明显的多层次演变结构和突变特征,一级保留信息能较好反映从191年以来的历次厄尔尼诺事件和反厄尔尼诺事件,并对这些事件的强度,层次结构和突变等重要信息给予良好的表现,二,三级保留信息则分别反映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在另一层次里演变的结构特征,是对一级保留信息的增加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The work described the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PEI-g-comb-PEG-transferrin as a potential system for gene therapy in vitro. The MW of PEG was 10KDa, and PEI was 2KDa. Its structure was identified by NMR, FT-IR and TGA spectroscopy. MTT assay found that at concentration up to 4000 n mol/L of the polymer, cell viability was over 85%. The bio-character of polymer/DNA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ethidium bromide exclusion and zeta-potential assay. The polymer could retardate DNA at N/P ratio 3.0-3.5 (mol/mol).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polymer/DNA complex was less than 300 nm.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complex was studied in COS7 and NT2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13.
Biochemistry is a branch subject of chemistry, which is the study of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living organisms. COVID-19 pandemic is a problem for human be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chemistr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s of SARS-CoV-2's spike protein and its receptor (hum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nd summarizes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es. The authors hope to provide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VID-19 vaccine.  相似文献   
14.
经口咽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相关问题及经验总结。方法 :采用经口咽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延髓、颈髓上段腹侧致压物的前路减压。结果 :3例手术顺利 ,术后症状逐渐改善 ,术中硬脊膜破裂1例 ,术后舌肿胀1例 ,口腔菌群失调1例 ,合并颅颈多种畸形后路固定2例。随防5mo至2a,恢复工作和学习各1例 ,1例症状加重再次后路植骨。结论 :斜坡齿状型颅底陷入的治疗唯有切除延髓、颈髓腹侧致压物的前路减压才是有效方法 ,经口咽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合并多种畸形颅颈不稳者需植骨固定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捕食性天敌主要类群——蜘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食小菜蛾的蜘蛛有12种,主要有食虫沟瘤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 Boes.et Str.、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m(Sundevall)、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oes.et Str.、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nnulata Boes.et Str.、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Fabricius)等.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Boes.et Str.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日平均捕食量最大为17.6头,其次是拟环纹狼蛛,八斑球腹蛛攻击力最低,日平均捕食量仅为2.4头.农药对蜘蛛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对三突花蛛杀伤力最大,生物农药8010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16.
人工神经网络在矿井突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水预报是一项重要的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借助于人工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或非结构问题方面的优势,采用BP算法,基于大量矿井突水样本实例建立了突水预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实际预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训练样本的选择上还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澳洲蟾酥脂溶性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澳洲蟾酥脂溶性提取物——蟾毒素类(Bufotoxins)、蟾毒配基类(Bufogeinins)化合物进行的抗肿瘤实验表明,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腹水肝癌(Hca)细胞有一定的致损作用,实验药物损伤瘤细胞的机理可能与其破坏瘤细胞的供能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人和动物的多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瘤病毒分类于乳多空病毒科,DNA肿瘤病毒。病毒无囊膜,直径40nm~45nm,有3种~4种衣壳蛋白,基因组为约5000对核苷酸组成的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目前已从人、兔子、小牛、鸟类、啮齿类和灵长类等动物分离到多种多瘤病毒。各病毒内部有共同的属特异性抗原,但大多数病毒表面蛋白无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在容许细胞中增殖良好,能使非容许细胞发生转化,在转化细胞中病毒DNA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的方式存在。多瘤病毒感染有严格的种特异性,在自然宿主内大多数病毒呈隐性感染,但人和虎皮鹦鹉多瘤病毒对宿主有一定致病性。本文就有关多瘤病毒的感染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我院共检出体表转移瘤35例,其中临床误诊14例,误诊为体表良性肿瘤(硬纤维瘤2例,多发性脂肪瘤2例,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病2例)及其他疾病(慢性淋巴结炎3例,结核性淋巴结炎1例,囊虫病1例,淋巴肉瘤2例)。其中1例误诊达1年之久。本文就14例体表转移瘤的误诊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卵巢癌中高表达的新基因spindlin1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对小鼠NIH3T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并探讨了人spindlin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 pEGFP-N1-spindlin1瞬时转染COS-7细胞,观察spindlin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同时稳定转染NIH3T3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后,用RT-PCR筛选并鉴定表达spindlin1的稳定细胞株;通过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检测、软琼脂克隆形成、迁移实验及裸鼠成瘤等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spindlin1定位于胞核;并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使其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同时证实过表达spindlin1的NIH3T3细胞不仅具明显的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而且能使裸鼠成瘤.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spindlin1基因过表达可促使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提示spindlin1可能是一种与肿瘤形成相关的原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