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电渗析回收的草浆黑液中钠的平衡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电渗析(AME)技术回收草浆黑液中钠的平衡现象。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钠离子回收出现不同的最佳时间;在回收草浆黑液中碱时,电能消耗是由回收碱的量、碱回收率、碱回收出现平衡时间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42.
采用三室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将乳酸钠转化为乳酸,比较JM-1,DF-120两种离子交换膜的转酸效果,考察乳酸钠的初始浓度对乳酸回收率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钠的初始浓度对回收率及能耗均有较明显的影响;JM-1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相对较好,乳酸回收率较高.在操作电流为4 A,乳酸钠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条件下,乳酸的回收率达到95%,能耗为0.78 W.h.g-1.  相似文献   
43.
基于电渗析技术,制作了一种“三明治”式的膜分离微流控芯片,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无损伤在线富集.以花菁类染料为荧光指示剂,实现DNA在此芯片中的在线富集观测;分别以λ-DNA和λ-DNA-血红蛋白混合体系为模型化合物,探究其在此芯片中的富集特性;对浓缩液进行凝胶电泳实验,以考察DNA是否变性,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以证明本芯片回收的DNA可供进一步的生物分析.结果表明:以花菁类染料为荧光指示剂,本芯片成功实现DNA的在线富集观测;本芯片能够无损伤捕获并浓缩单一体系和简单混合体系中的DNA分子,DNA的富集倍数近50倍,回收率约30%,浓缩液可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分析.  相似文献   
44.
对原水采取有效的预处理及电渗析器最佳运行参数的确定,能有效的防止电渗器极化结垢,且提高脱盐率,在提高去离子水质量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采用碳分脱铝-电渗析工艺处理含铝废碱水,从中回收铝、碱及水资源.在脱盐性能考察完成后,研究该体系的浓缩性能.用淡化段所得的浓水作为浓缩段的料液,经循环浓缩后可得到含碱50~70g/L的浓水产品,可考虑并入氧化铝生产流程加以利用,浓缩段得到的含减量(以Na2O计)约10g/L的淡水,可返回淡化段处理.试验研究了操作电流、原水浓度、电渗析器级段数等对浓缩过程电流效率、单位能耗的影响,并考察了循环浓缩工艺中料液浓度对能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渗析浓缩工艺可以得到合格的浓水产品,电渗析过程能耗在可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46.
针对离子交换法生产APT现行工艺中结晶母液必须另设辅助流程处理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流程:用电渗析法从结晶母液中选择性地脱除氯离子,避免了氯的积累,处理后的结晶母液可直接返回主流程。  相似文献   
47.
以回收实际丙烯酸丁酯废水有机酸的双极膜电渗析膜堆中的阴离子交换膜为研究对象,对膜使用前后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综合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膜表面组分变化进行了表征。膜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后的阴离子交换膜受到污染,膜电阻增大,迁移数减小。能谱分析结果表明, 使用后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污染物C和O元素含量(以原子百分比计)显著升高,分别从78.10%,8.34%升高到81.76%,12.05%, 表明膜污染物为含碳含氧物质。XPS谱图C1s峰的分析表明,-COO-Na+化学态的百分含量从污染前的8.5%升高到污染后的13.7%,表明膜污染物中含有-COO-Na+。ATR-FTIR分析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膜使用后,在1 561 cm-1处的吸收增强,而此波长正是-COO-M+(M为金属)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进一步验证了XPS分析结果。由于丙烯酸丁酯废水中含有聚丙烯酸钠,因此采用聚丙烯酸钠溶液污染阴离子交换膜,并对污染后离子交换膜进行膜性能、XPS和ATR-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导致阴离子交换膜膜电阻增大,迁移数减小,XPS谱图-COO-Na+化学态的百分含量增加,ATR-FTIR谱图1 561 cm-1处吸收增强。综合上述结果,聚丙烯酸钠是废水中造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的重要物质。光谱分析方法是离子交换膜污染层表征和污染物鉴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8.
 涉核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蒸馏及液膜等膜过程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机制,综述了国内外膜法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探讨了膜分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采用碳分脱铝-电渗析工艺处理含铝废碱水,从中回收铝、碱及水资源,在脱盐性能及浓缩性能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电渗析流程研究,以期得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设计了3个不同的电渗析流程进行对比,在淡水产品含碱要求小于0.5 g/L的条件下,比较了各流程淡化段的技术经济指标。试验结果表明,4台逆流淡化流程的能耗最低,并且可得到浓度较高的预浓水,对降低浓缩段的能耗有利。在此基础上,在降低浓水产品浓度的条件下,进行5台全逆流流程试验,结果表明,5台全逆流流程的直流电耗更低,碱直收率,水直收率都较高,但浓水产品浓度较低,会增加后续碱回收工序的能耗。可根据不同工厂的实际情况选用这两个流程。  相似文献   
50.
本文研究了电渗析过程中两份重金属阳离子Cu~(2 ),Co~(2 ),Ni~(2 ),Zn~(2 )等对基准离子Mg~(2 )透过国产聚乙烯异相阳膜的选择透过系数,它们在膜内的淌度比以及它们在膜内的选择吸附系数;试验研究了Cu~(2 ),Co~(2 ),Ni~(2 ),Zn~(2 )等分别和Mg~(2 )组成的混合溶液体系中二价重金属离子的电渗析脱盐和浓缩特性。结果表明,Cu~(2 ),Co~(2 ),Ni~(2 ),Zn~(2 )等对Mg~(2 )透过阳膜的选择透过性系数、在膜内的淌度比均稍大于1,而在膜内的选择吸附系数均稍小于1,亦即Cu~(2 ),Co~(2 ),Ni~(2 ),Zn~(2 )等离子在电渗析过程中透过阳膜的选择透过性、淌度和在膜内的选择吸附系数均与Mg~(2 )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