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本文揭示了现象学的思想态度所隐藏的心理学,并且在与这样的心理学的对峙中,我们可以理解心理学历史,这样的对峙,有助于我们重新换气和促进关于心理学理论以及实践的一种思考和追求。从而,我们有可能实现作为整体的心理学理论局面的历史性转换和改变。 相似文献
63.
基于工程观测资料,采用现场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小比例化爆模拟实验和岩石脆性破坏模型的三维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深埋岩石洞室在爆炸应力波荷载作用下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的破坏效应.总结了洞室宏观破坏的一般规律,编制出新的洞室破坏分区表.水泥砂浆材料小比例化爆模拟实验表现了完整多孔硬岩中洞室应力波破坏的特征,扫描电镜试验表明洞室微观损伤破坏的变化规律与宏观破坏现象具有一致性.在数值模拟研究中采用了实测经验应力波规律和能表现材料破坏后性能劣化及脆性破坏非连续各向异性发展的材料模型,创建了适用的洞室工程破坏准则,编制了动力有限元参数化分析的计算程序,计算了大量模型的洞室破坏历程和最终工程状态,工程实例计算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是合理可行的.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不同荷载、工程特征、地质特征下岩石洞室破坏的定性和定量特征. 相似文献
64.
为了比较3种基于Adam-Gibbs(AG)理论的焓松弛现象学模型的预测力,文章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木糖醇玻璃体系的焓松弛行为,在10 K/min的升温速率下测定经历不同降温速率(0.5~20K/min)的木糖醇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前后的比定压热容(cp),并运用Adam-Gibbs-Vogel(AGV)、Gmez Ribelles(GR)和Hutchinson(H)3种现象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重现经历不同降温速率木糖醇玻璃体系实验升温cp曲线,但模型预测的Adam-Gibbs温度(T2)普遍小于由其他实验方法分析(如Williams-Landel-Ferry(WLF)方程分析、介电松弛法等)得到的T2值,H模型对实验数据的预测力强于AGV和GR模型。 相似文献
65.
崔宁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1-136
艺术审美活动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本体性价值品格,就在于它能够通过改变人脑的特定结构与功能而提升人的情知意创新能力和人格精神境界。艺术审美活动的神经机制包括下列内容:1.通过选择性改变前额叶特定亚区神经递质的代谢与传导速率而提升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元系统的正向协同效能,进而强化人的元认知调控能力;2.通过激活与强化人脑多个脑区的"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而锐化人的审美移情能力;3.通过扩展大脑枕颞顶联合区的神经网络层级框架与空间规模而孵化人的审美想象能力;4.通过催化主体的泛脑性40Hz高频同步振荡波而提升人的心身同一的高峰性审美意识体验能力,进而廓出审美意象;5.通过催生身体意象而提升主体对其大脑布洛卡区的艺术符号系统与运动前区的身体符号系统的匹配与耦合水平,进而有助于主体建构个性化的审美心理表征体,借此转化审美意象、实现对自我的内在创新及对象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6.
1949−1989年,中国学者将美学理解为“美的学问”;1990年至今,“审美学”成为最主要的美学理解。近年来,“主体间性”成了中国美学界的一个关键词,或可作为回顾“新时期”美学和展望“新时代”美学的一个瞭望台。在哲学基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现象学的涌入,中国当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已悄然发生。“新时期”以来的重要美学成果如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生命美学、境界美学、现象学美学,或多或少都有主体间性的因素,为建构真正的主体间性美学预备了砖瓦。在学科性质方面,主体间性美学亦即“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对于经历了美学和审美学两大阶段的“新时代”美学,其历史使命,是超越“新时期”的审美学,走向文化哲学。如此既能走出当前审美学停滞不前的困境,又能与世界美学的发展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67.
现象学关注生活世界。德国当代现象学家施密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阐述了一系列被赋予特殊含义的概念,提出了新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重建了一个日常生活经验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基础和源泉是未经意识加工的原初生活经验,它是在批判传统哲学的思维范式中揭示和开显出来的。日常生活经验世界的内容无限丰富,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是主观事实及由其奠基的具体主体性、事态、情境和作为氛围的情感等。现象学的身体则是关联各个要素和结构的纽带,身体理论主要涉及的身体性、身体动力学和身体交流,是这一纽带的集中体现,由此而使新现象学日常生活经验世界的重构得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新现象学也是一种身体现象学。 相似文献
68.
Phenomenological Scaling of Rapidity Dependence for Anisotropic Flows in 25 MeV/nucleon Ca+Ca by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下载免费PDF全文
Anisotropic flows (v1, v2, v3 and v4) of light fragments up to the mass number 4 as a function of rapidity are studied for 25 MeV/nucleon ^40Ca + ^40Ca at large impact parameters by a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A phenomenological scaling behaviour of rapidity dependent flow parameters vn (n = 1, 2, 3 and 4) is found as a function of mass number plus a constant term, which may arise from the interplay of collective and random motions. In addition, v4/v2^2 keeps to be almost independent of rapidity and remains a rough constant of 1/2 for all light fragments. 相似文献
69.
70.
The di-gamma and di-gluon decay widths of P-wave cc mesons are computed in nonrelativistic phenomenological quark-antiquark potential of the type V (r) =-4 3 α s r+ Ar ν with different choices of ν using spectroscopic parameters.The numerically obtained radial solutions are employed to obtain the di-gamma and di-gluon decay widths.The computed decay widths are consistent with other model predictions as well as with the known experimental values in the range of potential index 0.7 ≤ ν ≤ 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