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4篇
力学   19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94篇
综合类   6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马坤峰  胡珀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34(2):026019-1-026019-5
热管冷却核反应堆具有非能动传热、模块化和固有安全性高等特点,在航空探索、深海作业和偏远地区电力市场上有广泛的应用。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开发的5 MWth热管堆为研究对象,选择SS-316,Mo-14Re和SiC作为基体候选材料,采用反应堆蒙特卡罗中子输运分析程序对比分析了以上三种基体堆芯的反应性、中子能谱、增殖性能和燃耗演化。结果表明:为了维持堆芯的10年运行,SS-316,Mo-14Re和SiC三种基体堆芯所需的初始燃料235U富集度分别约为19.35%,28.80%和17.10%,SiC基体堆芯所需的初始燃料235U富集度最小;10年后,SiC基体堆芯产生的易裂变核素(239Pu和241Pu)和次锕系核素(通过分离嬗变可被再次利用)的量最高,分别约为11.91 kg和92.08 g。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推荐SiC作为热管冷却核反应堆的基体。  相似文献   
142.
秦凯文  杨波  王子鸣  钱云琛  刘豪杰  刘义保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34(12):126001-1-126001-7
热管冷却反应堆采用固态反应堆设计理念,具有功率密度高、结构紧凑、固有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深空探索、深海勘探、偏远地区等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核燃料作为热管冷却反应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核燃料在堆芯燃耗分析时会呈现不同的中子学性能。基于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提出的热管冷却反应堆INL Design A,利用清华大学蒙特卡罗中子输运程序RMC (Reactor Monte Carlo code)建立堆芯物理模型,选取UO2,(U0.9Pu0.1)O2,U-10Zr,U-8Pu-10Zr,UN,UC这6种核燃料开展燃耗计算,分析了不同核燃料、不同功率水平对热管冷却反应堆堆芯燃耗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堆芯燃耗深度相同情况下(20.8 GW·d·t?1),装载U-8Pu-10Zr燃料的堆芯所需235U富集度最低(9.8%),具有较好的U-Pu增殖性能。堆芯功率处于5 MW的热管冷却反应堆,燃料中241Pu的存在不仅没起到增大堆芯燃耗深度的作用,反而导致堆芯剩余反应性和堆芯寿期末次锕系核素(MAs)的产量增大,影响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因此,对于装载含有Pu燃料的小功率长寿期热管冷却反应堆,需重点关注241Pu对堆芯燃耗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文中针对三维坐标系下,圆翅片叉排热管散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翅片间距、翅片厚度和排间距对平均换热系数、流动摩擦系数和热阻的影响。翅片间距分别为6mm、7mm和8mm,翅片厚度分别为0.8mm、1mm和1.2mm,排间距分别为21.7mm、23mm和24.3mm。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迎面风速增加,摩擦系数减小,传热热阻减小;随着翅片厚度的增加,摩擦系数减小、换热能力增强,热阻在大Re时增大明显。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大,摩擦系数增大,换热能力提高,热阻增大;随着排间距的增大,摩擦系数在正三角形管排布时的值上下变动,且只有排间距显著增大时,换热能力和热阻才会增大。  相似文献   
144.
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自行设计分离式热管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工作温度为170~250℃,热流密度为25~50 kW/m~2。蒸发段和冷凝段构成相同,均是由7根直径30 mm的无缝钢管短管束组成,管长为160 mm,带有紧套的钢帛环形肋片结构尺寸为:外径45 mm、厚1 mm、片间距4 mm。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分离式热管的最佳充液率按管束总容量计为18%~38%。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最佳充液率(24%)下蒸发段内部平均沸腾换热系数和冷凝段内部凝结换热努塞尔数综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5.
应用于LED灯具散热的平板热管传热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板热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热管技术,具有高热导率,良好的均温性等优点,成为解决大功率LED散热问题很有前途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平板热管散热模组的传热性能,探讨了热源布置方式(集中式布置与分散式布置)的影响,为LED芯片的布置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该平板热管散热模组的散热效果良好,能有效解决LED灯的散热问题。  相似文献   
146.
应用化学主方程和线性涨落近似方法,重点研究了前馈环路(FFL)对外界输入弱信号的响应,特别考察了它的涨落共振现象.研究发现Z基因的FR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FFL的协同性:协同FFL中Z的FR曲线呈明显的单峰,而非协同FFL中该曲线出现明显双峰.由于振荡信号常常在实际应用中用来探测网络的调控结构,因此可以利用涨落共振曲线的定性差别来区分FFL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7.
本文采用外径为2.5mm,内径为1.3mm的铜管,做成四环脉动热管,在不同工质(3%的FS-39E型微胶囊流体、乙醇、水、)、不同充液率(40%~80%)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探讨了工质和充液率对脉动热管热输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乙醇、水对比,微胶囊流体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尤其在高充液率的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启动性能和热输送性能。  相似文献   
148.
介绍了热管散热的原理和传热能力;其传热能力,就重量和尺寸而言,要比最好的传热材料高许多倍.由于热管的传热能力大,所以,适用于电子、电器等发热设备的冷却.热管散热和普通散热方式相比,可以进行单独设计,以满足各种使用要求.热管还可以完全用电绝缘材料制做,因此,可以和高压设备直接配接.应用热管冷却电子设备最理想的方法是将电子设备直接安装在热管管体上,这样热源和热管间的所有界面被取消.热管在电子设备冷却方面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比如,功率放大器,硅二极管,整流器等.  相似文献   
149.
对热管整体段加热试验发现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等温性和低热阻.据此提出用热管来代替断路器中导电杆,对比金属导电杆热管减轻质量的同时低热阻对触头有更好的冷却效果.提出了热管的结构设计,并对其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重力热管代替导电杆时,触头最高温度下降了50 ℃.热管的热阻是相同金属导电杆热阻的1/3,热管有着良好的导热性能,特别是加载电流越大时,对触头降温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在小数分频技术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锁相环路带内调频的设计方案,可将调制信号频率下限延伸到直流,但调制信号上限受锁相环路影响,需与带外调频结合使用获得宽带调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