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568篇
化学   330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817篇
综合类   2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云仙  戴长键 《光学学报》1994,14(11):142-1146
采用ππ偏振激光,通过两步激发和光电离方法,在0-154V/cm电场范围内,测定了Yb原子n-18附近m=0的斯塔克光谱,首次把包含斯塔克效应的能量矩阵对角化方法推广到Yb原子,所获得的理论斯塔克图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观察到低场中斯塔克簇随电场增加呈现线性结构以及^1P1态与斯塔克簇在抗交叉过程中振子强度发生转移的现象,讨论了结构与量子亏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尚小明  汤国庆  张桂兰  陈文驹 《光学学报》1996,16(10):1371-1378
报道了以N2激光为泵浦光源,获得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分子HBO的激光输出现象。其激光转换效率约为17%,调谐范围为495~540nm,最强的输出波长在510nm。以HBO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为基础,建立了HBO产生激光的动态模型,数值模拟了在宽带和窄带情况下激光输出的光谱特性和时间特性,理论计算值与实验观测值很好相符,同时证实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的激光脉冲宽度依赖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的酮式异构体的基态S′0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基于全相对论框架的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系统研究了类Be离子(Z=8-54)内壳层激发态1s2s22p的能量、辐射退激发和Auger退激发过程.详细讨论了电子关联效应对相关结构和退激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于n=2和3壳层的电子关联效应最重要.另外,随着Z的增大,辐射退激发几率逐渐而平滑的增大,而Auger退激发几率的变化则不显著.本文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以及B3LYP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分别优化了一系列[Os(II)(CO)3(tfa)(L)](tfa为三氟乙酸; L=O^O(1), O^N(2), N^N(3), 其中O^O为六氟乙酰丙酮, O^N为羟基喹啉, N^N为3-(三氟甲基)-5-(2-吡啶基)吡唑)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 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结合极化连续溶剂化模型(PCM)计算了配合物在CH2Cl2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 激发态几何构型相对基态变化较小, 这与实验上观察到的较小的斯托克斯频移现象一致. 配合物1-3的最低能吸收分别在342、431和329 nm, 其磷光发射分别在521、638 和488 nm. 配合物1-3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主要表现为L配体的π和π*轨道特征, 所以它们的最低能吸收归属于π-π*电荷跃迁, 并混有少量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MLCT)和配体之间电荷跃迁(LLCT)微扰, 且其高能吸收也表现为配体内部(IL)和配体间(LL)的电荷跃迁. 此外, 它们的磷光发射和吸收有相似的跃迁特征.  相似文献   
10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了NaP4及其正负离子的低级电子态的平衡结构、振动频率、能量、原子化能、绝热电子亲合能、绝热离子势等, 并与实验所得的阴离子光电子能谱进行比较. 根据计算结果与实验所得的激发能进行比较, 对NaP-4的阴离子光电子能谱中的峰进行了合理的归属.  相似文献   
106.
 本实验用YAG激光器的四倍频光,光解CF3I得到I(52P1/2)。通过测量I(52P1/2)跃迁到基态而发出的1.315 μm荧光得到I(52P1/2)的自发辐射寿命为0.0370.005s,测得CF3I、O2、He对I(52P1/2)的猝灭常数分别为0.605Pa-1s-1,2 .25Pas-1及0.22Pas-1。  相似文献   
107.
抛物量子点中强耦合磁双极化子内部激发态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额尔敦朝鲁  白旭芳  韩超 《物理学报》2014,63(2):27501-027501
基于Lee-Low-Pines幺正变换,采用Pekar类型变分法研究了抛物量子点中强耦合磁双极化子的内部激发态性质,当考虑自旋和外磁场影响时,推导出二维量子点中强耦合磁双极化子基态的能量E0,声子平均数ˉN0以及第一激发态的能量E1,声子平均数ˉN1随量子点受限强度ω0,介电常数比η,电子-声子耦合强度α和磁场的回旋共振频率ω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磁双极化子的基态能量E0和第一激发态能量E1由两电子的单粒子能量E E,两电子间库仑相互作用能E C,电子自旋与磁场相互作用能E s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能E e-ph四部分组成;单粒子"轨道"运动与磁场相互作用导致了第一激发态能级E1分裂为E(1+1)1,E(1-1)1两条,而电子自旋-磁场相互作用的效应又使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各能级均产生了三条"精细结构";ˉN0和ˉN1随ω0,α和ωc的增加而增大,E e-ph的取值总是小于零,其绝对值随α,ω0和ωc的增加而增大;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效应是束缚态磁双极化子形成的有力因素,而限定势和电子之间的库仑排斥能的存在不利于束缚态磁双极化子的形成;能量为E(1-1)1的磁双极化子要比能量为E(1+1)1的磁双极化子更容易且更稳定地处于束缚态.  相似文献   
108.
用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对硝基二苯乙烯作为生色团连接的2-(2-羟基-苯基)-苯骈三氮唑的衍生物2-羟基-5-[对硝基-二苯乙烯基-氧亚甲基]-苯基-(2H-苯骈三氮唑)(C1)和4′-硝基-3,4-二[2-羟基-(2H-苯骈三氮唑)-苄氧基]-二苯乙烯(C2)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可能性.系统研究了C1和C2发生ESIPT的互变异构体的基态与激发态的性质变化,包括相关的键长、键角等结构参数,Mulliken电荷和偶极矩,前线轨道以及势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对于C1来讲,酮式(keto)的基态(K)不存在稳定结构,因此发生基态分子内质子转移(GSIPT)可能性很小.酮式的激发态(K*)的氢键强度要远强于烯醇式(enol)的激发态(E*)的氢键强度.分子在光致激发后,质子供体所带负电荷减小而质子受体所带负电荷增加.在K*,HOMO→LUMO的电子跃迁导致电子密度从"酚环"向质子化杂环转移.E*→K*跃迁只需要克服较小的能垒(约41 kJ.mol-1).计算结果表明C1发生ESIPT的可能性很大.C2由于具有高能量,其具有基态的单质子转移特征的异构体EK(同时含烯醇E与酮K结构)、具有基态的双质子转移特征的异构体2K(含有双酮结构),以及具有双酮结构特征的激发态2K*均无法获得它们的稳定结构,因此,基态分子内单或双质子转移和激发态分子内双重质子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然而,由于双烯醇式的激发态(2E*)和EK的激发态(EK*)存在稳定结构,且2E*→EK*跃迁具有低能垒,因此C2有可能发生激发态分子内单重质子转移.本文进一步计算了两个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获得了具有较大斯托克位移的ESIPT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09.
作者将具有正宇称的gds轨道空间扩大到包含具有负宇称的1h11/2轨道,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MSDI),对^106Cd和^108Cd两个偶偶核作了形变Hatree-Fock(HF)计算,得到了基态和一些激发态的解,同时,还用近似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PDHF)方法,对^106Cd和^108Cd进行了能谱计算,得到其正、负宇称带的解,计算结果与实验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0.
激光闪光光解及其在凝聚相光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激光闪光光解的原理及其发展,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激光闪光光解在涉及光化学的诸多领域中,特别是在化学、光生物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