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0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3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随着商业的发展,南朝城市有了一定的繁荣,反映在民歌当中,则是南朝民歌一改往日民歌的乡土之风.颇具城市之气。一方面,民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地名,另一方面,妓女、商妇这些特殊城市女性阶层成为民歌的主要表现者或被表现者。文章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来论述南朝民歌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42.
黄芳 《科技信息》2012,(34):315-316
广西乐业布柳河壮族民歌语言通俗凝练,它以其质朴动人的语言,优美抒情的曲调,紧贴生活的民族情趣,反映了广西乐业布柳河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爱情、婚姻,是当地民俗活动中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乐业布柳河壮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突出。演唱形式和音乐风格仍然保留着原生态的风貌,在音乐上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3.
满族体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满族体育主要来源于满族萨满教、渔猎生活、军事训练、群众娱乐.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满族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4.
《十送红军》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红歌之一。1961年,《十送红军》以民歌面目问世;2001年,其民歌身份却被遮掩。身份标识的模糊引发赣南、汉中等老区人民对词、曲作者的讨论与争辩,时至今日,其身份的合法地位依然未被确立。文野之辨的焦点,不仅在于朱正本是否以赣南采茶戏《长歌》曲牌为基本母体进行编曲,亦在于张士燮是否套用了1958年《民间文学》刊载的《镇巴歌谣·十送》。而这些正是对民歌属性界定标准差异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6.
在后金统治者建立清朝之后,来源于白山黑土的满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碰撞交融,产生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清代满族作家在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中,既吸收其先进的文学因素,又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运用在文学创作中,使满族文学以自身的独特性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47.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赞颂英雄的优秀歌曲。民歌中的主人公是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嘎达梅林。他为了帮助百姓争取土地利益,揭竿起义抵抗封建势力,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编写了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民歌海洋中的珍贵瑰宝,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因此,也成为被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改编次数最多的民歌之一。其精髓内涵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继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8.
王海珍 《科技信息》2013,(9):272-272,291
《旅游文化》作为浙江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是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和高职高考的核心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包括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而民歌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艺术再现,深深地烙上了时代和地域的印记。正因为如此,本文试图在中职《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中从民歌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搭建一座民歌中感受快乐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桥梁。  相似文献   
49.
茉莉花,洁白无瑕,芳香醉人,神州大地到处可以见到它的倩影,以茉莉花命名的民歌亦流传甚广.有史料记载,《茉莉花》的曲调自明清以来就在广大的江浙地区广为流行,光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中,便有扬州市、南京市、苏州市等七个地方七首名为《鲜花调》或《茉莉花》的民歌小曲的曲谱.流传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多的《茉莉花》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哪一个是"源"、哪一个是"流"?民歌的"源头"该怎么认定、能不能认定?本文将从以上问题入手,抽丝剥茧、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甘肃张掖地区裕固族特色文化遗产——裕固族民歌的实地考察和探究,向大众揭示了该地区民歌艺术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和内涵,进而对其现状及其传承问题加以阐述,旨在探讨一种有效传承基础上的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振兴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