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2篇 |
晶体学 | 55篇 |
力学 | 30篇 |
数学 | 3篇 |
物理学 | 118篇 |
综合类 | 1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The cell performance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a 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with indirect internal reformer(IIR-SOFC) fuelled by natural gas, containing a typical catalytic packed-bed reformer, a catalytic coated wall reformer, a catalytic annular reformer, and a novel catalytic annular-coated wall reformer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n aim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icient internal reformer system. Among the four reformer designs, IIR-SOFC containing an annular-coated wall reformer exhibited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cell power density(0.67 W cm-2)and electrical efficiency(68%) with an acceptabl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a moderate pressure drop across the reformer(3.53×10-5kPa).IIR-SOFC with an annular-coated wall reformer was then studied over a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inlet fuel temperature, operating pressure, steam to carbon(S : C) ratio, gas flow pattern(co-flow and counter-flow pattern), and natural gas composi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cross the reformer could not be decreased using a lower fuel inlet temperature(1223 K–1173 K)and both the power density and electrical efficiency of the cell also decreased by lowering fuel inlet temperature. Operating in higher pressure mode(1-10 bar) improve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cell performance. Increasing the S : C ratio from 2 : 1 to 4 : 1 could decrease the temperature drop across the reformer but also decrease the cell performanc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gradient was higher and smoother in IIR-SOFC under a co-flow pattern than that under a counter-flow pattern, leading to lower overpotential and higher cell performance. Natural gas composition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ell performance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Natural gas containing lower methane content provided smoother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system but showed lower power density and electric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43.
高纯元素合成磺化汞及其单晶的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真空冷指升华法”制备高纯碘(I2);采用“三温区汽相合成法”将高纯汞(Hg)与高纯碘合成碘化汞(HgI2);α-HgI2单晶的“三温区定点成核法”的汽相生长,分析讨论了温度场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汞与碘合成时对碘源区,汞源区,碘化汞沉积区分别设置成不同的合适温度,在合成时碘的量比按化学配比的计算值过量5%左右,且在长晶时对原料进行碘处理的方法能确保HgI2的纯度及汞与碘的最佳化学比,长晶时源区温度在125-126℃,长晶区温度在111-112℃,源区与长晶区的温度梯度为1℃/cm,这样在生工安瓿中所形成的温度场对晶体的生长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44.
像铁这样的不透明材料,其冲击温度的测量会涉及到由测量得到的样品/透明窗口界面的光辐射拟合得到界面温度。在本文中,我们借用信息理论推导得到的热辐射谱的结论,考虑到界面温度梯度对辐射影响时,初步分析金属/透明窗口界面温度的拟合方法,并就这一修正对冲击温度测量中界面温度拟合的影响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45.
采用温度梯度法生长了不同掺杂浓度的钛宝石(Ti∶ Al2O3)激光晶体,经退火加工获得的最大晶体尺寸达到φ86 mm×37 mm.室温下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晶体300~ 1000 nm波段的吸收,分析了该系列晶体的吸收特性.结合晶体径向527 nm的吸收测试分析了晶体径向掺杂均匀性,同时使用Zygo干涉仪测试了晶体的光学均匀性,结果表明所生长的大尺寸钛宝石晶体具有良好的掺杂及光学均匀性.通过化学腐蚀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征了晶体位错密度,为2.9 × 103/cm2. 相似文献
46.
掺杂是调控金刚石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温度梯度法,在5.6 GPa、1 312 ℃的条件下,选用Fe3P作为磷源进行磷掺杂金刚石大单晶的合成。金刚石样品的显微光学照片表明,随着Fe3P添加比例的增加,金刚石晶体的颜色逐渐变深,包裹体数量逐渐增加,晶形由板状转变为塔状直至骸晶。金刚石晶形的变化表明Fe3P的添加使生长金刚石的V形区向右偏移,这是Fe3P改变触媒特性的缘故。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3P的添加使金刚石晶体中氮含量上升,这说明磷的进入诱使氮原子更容易进入金刚石晶格中。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随着Fe3P添加比例的增加,所合成的掺磷金刚石的拉曼峰位变化不大,其半峰全宽(FWHM)值变大,这说明磷的进入使得金刚石晶格畸变增加。XPS测试结果显示,随着Fe3P添加比例的增加,金刚石晶体中磷相对碳的原子百分含量也会增加,这意味着添加Fe3P所合成的金刚石晶体中有磷存在。 相似文献
47.
48.
建立了一种饱和-非饱和遍有节理岩体的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并研制出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通过一个假定的位于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算例,就温度梯度水分扩散系数不同的三种工况,考察了岩体中的温度、孔隙水压力、饱和度、地下水流速和主应力的变化、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各工况计算域中温度场及应力场基本相同,当岩体温度梯度水分扩散系数较大时,近场的负孔隙水压力上升到很高的数值,负裂隙水压力有所下降,饱和度亦有相应的变化,当温度梯度水分扩散系数小到一定程度后,其影响也将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9.
针对冬季渡槽的湿热全耦合效应问题,避免渡槽在冬季输水过程中出现裂缝现象,以寒旱地区某渡槽为工程背景,利用湿热耦合传输理论分析,实测2023年1月5至1月20日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及风速,采用Fluent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环境参数的混凝土箱形渡槽温度场、湿度场、湿热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不同工况对冬季渡槽的非耦合和全耦合状态下的温度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渡槽通水时冬季最不利温差为-14.7℃,不通水时为-6.3℃;渡槽通水时冬季最不利横向温差为-10.2℃,不通水时为-6.2℃;在湿度扩散过程中,沿板厚方向湿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且吸水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在湿热耦合过程中,全耦合场温度值小于非耦合场温度值,湿热全耦合作用的挠度变化值小于湿热非耦合作用下的挠度变化值,湿热耦合作用的拉应力小于湿热非耦合作用下的拉应力值,因此,湿热全耦合作用对渡槽结构变形有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