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篇
综合类   7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研究澳大利亚半细羊毛和细旦涤纶纤维混纺工艺技术.指出实施细度大离散纤维混纺的技术关键是原料的混前预处理及纺纱工艺方案的优化.该项研究拓展了半细羊毛在精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提高了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起球是影响织物服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YG502型园轨迹织物起毛起球仪,对50/50兔羊毛机织物进行磨球,并通过投影显微镜观察磨球次数与球体结构形态、球体密度和数量的关系,同时,就起球的影响因素,包括茸毛高度、定型程度、以及化学树脂整理剂及柔软剂进行研究。显微镜观察发现,50/50兔羊毛机织物球体中2/3以上纤维是兔毛纤维,而球芯则以较粗的羊毛纤维为多。为综合考虑球体大小、数量和纤维纠缠密度对感官的影响,提出了起球程度评价指标——等价面积值,其较传统五级分类法更为客观,准确。 对织物起球过程的研究表明,由茸毛转为球体的临界磨球次数为10~20次;磨球20~200次是球体大量形成时期;之后球体形成减少;磨球1000次以后落球开始。此规律可由起球曲线反映。试样经优化处理后,其起球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不变,但绝对值与相对变化率均较原样对应值为小。 本研究显示定形与起球关系不明显;降低绒毛高度、添加一定浓度的树脂对减少起球效果明显,柔软剂的添加则可增加起球机会。此实验结果对生产上正确应用剪毛工艺、树脂和柔软剂添加与保持优良织物外观和手感的关系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中,纤维类型和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是回收方案的关键部分。以598个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近红外(NIR)光谱仪测试了样品的原始近红外光谱。在1 400~1 700和1 900~2 200 nm光谱区域,100%棉和100%聚酯样品的光谱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这些光谱差异存在于各种颜色纤维上。同时探讨了斜线光谱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织物表面效果、着色方法及粘附在纤维表面的细小颗粒造成的。深色样品易造成其光谱基线在短波区发生漂移,经导数预处理后,基线漂移基本消除,斜线光谱呈现出正常光谱的特征。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法结合一阶导数、S-G平滑、均值中心化和正交信号校正法,建立了废旧棉-涤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选取346个样本采用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样品集外部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模型的RMSECV值0.002、校正集相关系数RC=0.998、预测相关系数RP=0.997、预测标准差SEP=1.121,模型预测正确率可达97%。对模型进行匹配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NIR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无显着性差异。NIR预测值与重量法测定值误差在±3%以内时,二者的一致性在90%以上,当误差在±5%以内,二者的一致性在95%以上,分析时间小于10 s。因此,利用近红外技术结合所建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废旧棉/涤混纺织物纤维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354个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定性鉴别系数建立了不同光谱特征的涤/棉混纺织物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染色涤/棉混纺织物NIR光谱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具有正常涤/棉光谱特征,另一类光谱由于样本中染料、颜料和消光剂等化学助剂的影响,使光谱谱线成斜线,失去其光谱特征。如以全部样本建模,模型识别率较低。故将样本分为两类:斜线光谱样本和正常光谱样本,分别建立NIR定性分析模型。NIR定性分析模型建立后,根据验证结果分别对建模的谱区、预处理方法和主因子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样本分别建模后,模型的识别率大大提高,用验证集样本进行内部验证,正常光谱和斜线光谱所建模型的识别率均达99%,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C均为0.991,验证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83和0.984、校正标准差SEC分别为0.887和0.453、预测标准差SEP分别为1.131和0.573。用150个界外样本分别对正常光谱样本模型和斜线光谱样本模型进行外部预测检验,模型识别率分别达91.33%和88.00%,表明所建NIR定性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在回收现场进行涤/棉混纺织物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17.
测定纱线的混纺比在纺织工程的实践中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在特征值提取环节,结合相关文献,从“径长”的角度提出面积系数、异形度、波动率等形态指标并利用其合理地构成特征向量.重点讨论鉴定纱线混纺比中聚类分析的数学方法.结合非线性优化模型和遗传算法,通过适当的编程计算,从而得出较好的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混纺比对腈氯纶/棉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双组分纤维混纺纱简化模型理论,分析混纺比对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100/0、80/20、60/40、40/60、20/80、0/100六种混纺比的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采用Origin7.5软件分析混纺比与腈氯纶/棉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腈氯纶的质量分数为65%左右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出现最低值,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选用该混纺比。  相似文献   
19.
将含有竹纤维、Modal纤维和Tencel纤维混纺成分的牛奶蛋白纤雏纱线,分别织造纬平针、1+1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的织物,并且每种组织都有3种松紧程度.对试样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进行测试,从而分析不同因素对牛奶蛋白纤雏混纺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混纺纤维对牛奶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这是纤维形态、纤维性能和织物紧密程度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3种组织中,双罗纹组织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最优;织物的密度与抗起毛起球性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一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 AT用量为1g/L时能大大提高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2)当染色温度为100℃、pH值为5.0,保温30min时,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3)活性染科在之后上染,加入30g/L元明粉,8g/L纯碱,保温30min,棉纤维上染率达到最佳;(4)染色织物经色牢度测试均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