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3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55篇
综合类   5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以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Ⅱ号断层上盘Ⅶ砂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例,探讨了基于小层规模的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单砂体的含义与识别标志及构型模式。研究表明,根据自然伽马半幅点可以将小层细分为储层沉积时间单元、隔层沉积时间单元,并在储层沉积时间单元中识别出区域夹层。区域夹层与隔层沉积时间单元为泥岩沉积,储层沉积时间单元在横向上为砂泥岩间互沉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砂体的完整概念,认为单砂体就是在三维空间被周围非渗透性的封隔层所包围的独立砂体。并指出了单砂体受沉积、构造及成岩三大因素控制,明确了在这三大因素控制下单砂体的识别标志,同时总结出了单砂体的基本构型模式。笔者成功地将这套研究方法应用于尕斯库勒油田Ⅶ—5小层,把原来小层级别的两个单砂体划分为沉积时间单元级别的17个单砂体,大大提高了单砂体的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82.
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单井相分析人手,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成果,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架,阐明了沉积环境变迁、沉积发展史、沉积演化规律和沉积演化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的影响,三个泉地区低幅度隆起基本被夷平,湖水向南退出,在北高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早白垩世发育炎热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发育辫状河沉积,由于河道的频繁迁移,辫状河道沉积在纵向上相互切割叠置,形成了厚度较大、延伸距离较远的板状砂体,向上泛滥平原沉积增多;呼图壁河组以朵叶状三角洲、浅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胜金口组发育滨浅湖和滩坝沉积;在连木沁组沉积时期,湖水向南迅速退出研究区,广泛发育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83.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沉积学在高频率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优势.90°相位地震资料的振幅可以和岩性测井曲线对应,对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换后可以通过地震振幅分析岩相.地层切片技术可以在平面上显示相对同一地质沉积时间的沉积分布特征,再结合岩性测井资料可以较准确分析沉积体系.美国南得克萨斯地区Webb县Gold River North油田上白垩统Olmos组钻井资料较少,采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对其分析,可以识别出一套完整的三角洲体系,其中包括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曲流河相和下切谷沉积等,其中河道砂、河口砂坝和下切谷沉积物是有利的储层.  相似文献   
84.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了高52井区长10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泛滥平原等,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各类粒度图,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根据岩心微相和测井微相分析,对长10油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5.
本文讨论有限体积方法求解一维浅水波方程的流通量限制方法.该方法将高阶数值流通量与低阶数值流通量作适应性组合,在解的光滑区域表现为高阶精度,在解的不光滑区域表现为低阶精度从而抑制数值振荡.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更高分辨率地求解一维非线性浅水波方程组.  相似文献   
86.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构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济阳坳陷新近系是重要含油气层位之一,但由于研究区内油气分布极不均衡,使得区内不同部位研究程度差异较大,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全区进行了层序地层构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构型包括4部分,即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扩张体系域发育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泛滥平原亚相广泛分布;收缩体系域发育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沉积.在不同沉积背景下,同一时期的相同类型体系域中发育的沉积类型及沉积体系不同,陡坡带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体系,缓坡带发育小型扇及扇前洪泛平原间歇河道体系.准层序组类型与经典层序地层学中的类型相似,但是其内部各准层序以正韵律为主.  相似文献   
87.
运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了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岩性、电性和沉积环境 ,认为张渠一、二区具有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体系和同一沉积环境 ,由于水动力条件上的差异 ,导致储层电性、物性、砂体展布及油藏控制因素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张渠一区以辫状河心滩的沉积为主 ,水道发育 ,储层由两个左右对称的 A,B砂体和 B砂体的延伸部分 C砂体组成 ,非均质性强 ,含油饱和度低 ,含水率高 ;张渠二区以低弯度曲流河边滩的沉积为主 ,储层由上下对称的上、中、下三个砂体组成 ,沿河道呈长条状分布 ,横向连通性好 ,含油饱和度高 ,含水率低 .  相似文献   
88.
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中发现丰富的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 ,其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三角洲 ,可见到 8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为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 ,单一河道砂坝呈透镜状 ,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向上变细层序 ,常见多个河道砂坝在纵向上互相叠置。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发育为标志。在上述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这对于在其他地区鉴别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9.
黄灿  刘青泉  王晓亮 《力学学报》2020,52(3):645-655
我国在多条河流上修建了大量梯级水库, 梯级坝溃决诱发洪水大大超过单坝溃决洪水洪峰, 因此亟需加深对梯级坝溃决洪水洪峰增强机制的认识. 本文建立了梯级坝溃决洪水演进过程的一维浅水动力学模型, 发展了一套能捕捉激波、干湿边界和保平衡结构的数值求解方法, 通过大量算例, 系统研究了梯级坝溃决洪水演进过程的质量转化和能量转化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梯级溃决中, 上游溃决诱发的洪水大大增大下游水库的质量和动量, 形成一个带动量的水塔, 同时在尾部残留一个动量较大的射流, 不断补充下游坝体溃决后水塔的质量和动量, 持续维持洪峰高度. 根据该射流-水塔机制, 建立了梯级坝溃决洪水演进过程对应的射流-水塔单坝溃决洪水过程等效模型, 该等效模型基本反映了梯级坝溃决诱发洪水的洪峰过程, 并成功预测了多个坝间距为百公里量级的梯级坝溃决洪水洪峰高程和流量, 可望为流域防洪和梯级坝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陈波  吴建康 《应用力学学报》2005,22(2):159-163,i001
以Green-Naghdi(GN)方程为基础,采用波动方程和运动网格的有限元法研究多船在浅水域中集体航行时的波浪干涉特性。把运动船舶对水面的扰动作为移动压强直接加在GN方程里,以描述运动船体和水面的相互作用。GN方程合理地考虑非线性和频率散射对浅水船波的影响。以Series60 CB=0.6船体为算例,给出两船并行、前后跟随、三船品字形编队航行时的波浪干涉图形,波浪阻力及侧向力的数值分析结果。计算结果表明:1)当两船并行时,两船承受侧向吸引力,同时波浪阻力稍有增加。2)当两船前后跟随时,两船的波浪阻力都减小。3)当三船品字形航行时,前船的阻力减小,后船的阻力增加,同时后面两船的吸力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