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4篇
  免费   2090篇
  国内免费   3922篇
化学   4405篇
晶体学   282篇
力学   756篇
综合类   192篇
数学   2661篇
物理学   3822篇
综合类   8788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930篇
  2013年   901篇
  2012年   1006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968篇
  2009年   1031篇
  2008年   1246篇
  2007年   999篇
  2006年   821篇
  2005年   954篇
  2004年   827篇
  2003年   912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751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505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419篇
  1995年   393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宋岩  丁鄂江  黄祖洽 《物理学报》1992,41(6):960-967
本文讨论二元Sullivan系统的一个特殊状态——二元四相系的浸润相变性质,该系统的许多性质可以通过对两个二元二相系的讨论而得到。结果表明:这一系统同时存在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耗散准模腔场与激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特性 ,给出了当腔场初始处于真空态而激子处于真空态与粒子数态大于 2的叠加态时的腔场与激子能量交换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 ,激子和腔场可以呈现亚泊松分布状态 ,激子与腔场之间的关联是经典的 ,不存在Cauchy Schwartz不等式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定义了一种新的函数──Z域正实函数(Z-PRF);导出了该函数的一些性质和定理.  相似文献   
106.
5,10-二(对-氨基)四苯基卟啉和吖啶黄之间激发能量的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长清  雷力 《发光学报》1991,12(4):334-338
利用Forster能量传递机制,研究了氯仿溶液中吖啶黄向5、10-二(对-氨基)四苯基卟啉(简称TBP)的激发能量传递和TBP.浓度变化时对能量传递速度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吖啶黄和TBP之间具备能量共振传递的条件,并且计算了能量共振传递的临界距离为0.42nm、传递效率为0.72和传递速度常数为1.42×107s-1.这些数据对复合膜光电转换器件的设计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BZ-代数的零化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BCK/BCI-代数的零化子概念推广到BZ-代数中,给出BZ-代数零化子的若干基本性质,举反例说明了BZ-代数中零化子一般不是理想.  相似文献   
108.
探讨了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建筑力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能力,并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方法,同时提供了这种改革的实践过程和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9.
笔者在研读并欣赏文[1]之余,总觉得意犹未尽,经探究证明,得如下几个结论,遂成下文,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0.
SnO2/SiO2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e soaking-thermal-decomposing method, tin oxide nanoparticles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mesopores of silica. The optical absorption edge of the obtained nanocomposite presents a redshift compared with bulk tin oxide, With the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during the procedure of the sample preparation, the optical absorption edge of the sample moves to shorter wavelength (blueshift). These optical properties can be ascribed to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and band defects of surface layers of the tin oxide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