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八里桥之战是典型的军力代差之战。与八里桥之战类似,晚清甲午之败是中日军力代差在实战中的必然体现:第一,从实战表现来看,两国舰队的对抗显示出极度的"非对称"性;第二,从军力要素的比较分析来看,清日之间的军力差距是全方位的。中日军力代差的原因在于晚清军事变革的短板导致了军事转型的失败:第一,军事转型适用于"短板"理论;第二,"中体西用"的错误观念造成了晚清军事变革模式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42.
本文较为全面、客观、公正地从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外交活动中的表现来 评论他的是非功过,并指出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43.
19世纪 60年代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和 1 9世纪末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是中国人民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做出的相应措施。由于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两次运动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 ,通过对这两次运动的发起、失败等因素的比较研究 ,发现它们之间既有许多不同之处 ,又有许多历史联系性 ,从中可以总结出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
60至 90年代的洋务运动 ,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洋务派在外国入侵与国内农民起义双重打击下 ,所采取的一种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中 ,在“求强”的口号下 ,他们创建了中国近代海军。这支海军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遭到了沉重打击 ,主力舰队全军覆没。但洋务派为建立海军和加强海军所采取的培养人才的措施 ,是行之有效的 ,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5.
探讨洋务运动的性质,对于全面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有重大指导意义。洋务运动是在洋务派领导下,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进步运动。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主要性质是进步的,反动性或封建性是次要的。洋务运动是运动变化的,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体研究洋务运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46.
教案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教案涉及洋务派。通过对南昌教案、江宁还堂、天津教案剖析,沈葆桢、左宗棠始终维护群众利益,站在反教立场上;李鸿章、曾国藩也表现出阻教、限教的态度。他们在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时,与群众和地方官绅有相同一致的一面,也有不同的矛盾的一面。  相似文献   
47.
追求现代化,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层面的现代化方案,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时代、阶级以及方案本身的局限性,这些方案最终都归于破产。  相似文献   
48.
洋务运动与戊戍变法有着极为相关的连系,洋务运动是经济上的维新,而戊戍变法则是洋务运动向政治领域的发展,洋务派的经济变法是维新派政治变法的先声。洋务运动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戊戌变法刺激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49.
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轫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堂,伴随着近代中国制造业的起步,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堂应运而生.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办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又对中国社会转型给予巨大的促进和推动,加速了中国经济、国防、思想文化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0.
本文在评述洋务运动与洋务派的实质及其作用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第一批纺织工厂的兴起原因,分别阐述了几家近代纺织工厂的兴办过程。文章着重对第一批纺织工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教训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