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2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1914篇
化学   2790篇
晶体学   96篇
力学   643篇
综合类   72篇
数学   53篇
物理学   1537篇
综合类   425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高温气-固相置换法对ZK-4、NaANaHS3种沸石进行铝化。组成分析、尾气分析、X射线衍射、晶体形貌分析、红外光谱和^29Si高分辨魔角固体核磁结果表明,3种低硅铝比沸石铝化后骨架可能存在Al-O-Al键。  相似文献   
52.
本文用对数正态分布对物理显影中常用的Au、Ag及Ag_2s胶体催化剂的颗粒大小的实验分布进行了拟合。理论分布与实验分布的比较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十二组胶体溶液其颗粒大小都服从了对数正态分布,并且不依赖于胶体的组成、大小及制备方法。因此,它们很可能遵从了同样的成核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同时运用能耗率极值原理和重力理论研究了固液两相流在粗质颗粒时固相浓度的垂线分布,通过探讨能耗率极值原理对“非单向性”作用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两相流运动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其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也极易推广到其它各种粒径的固相。  相似文献   
55.
Ti-Si沸石的催化氧化性能Ⅱ.环己醇的氧化及环己酮的肟化夏清华,王公慰,应慕良,郑禄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12)关键词Ti-Si沸石催化剂,H_2O_2氧化剂,环己醇氧化,环己酮肟化.1.前言环己酮肟是生产ε-己内酰胺的关键中...  相似文献   
56.
57.
在H-ZSM-5沸石上甲醇转化为汽油的初始产物分布姜玄珍(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7)R.F.Howe(新南威尔士大学物理化学系,澳大利亚)关键词H-ZSM-5沸石,甲醇转化汽油,产物分布以氢型ZSM-5沸石作催化剂转化甲醇为汽油(MTG),在...  相似文献   
58.
纳米二氧化锆制备过程的DSC、TGA和XR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TGA和XRD技术研究了在沉淀法制备纳米ZrO2的过程中,残留NH4Cl、pH值、滴加方式、以及结构稳定剂Y2O3的添加量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NH4Cl使结晶化温度降低,使放热过程变为吸热过程。而pH值、滴加方式和结构稳定剂的添加对结晶过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9.
姜玄珍  郑雷 《分子催化》1996,10(3):183-186
在反应下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揭示了高晶格铝含量的沸石XSM-5有新类型的B酸。基于甲醇和甲醇脱水物二甲基醚和B酸的相互作用,在红外差谱中,原来表征B酸在OH伸缩频率区的特征吸收谱带3610cm^-1不再出现,代之以两个负吸收谱带,分别为3615与3585cm^-1,这是以往的研究中未报导过的红外吸收谱带。  相似文献   
60.
The nanoparticles of a spirooxazine (SPO) and its photomerocyanine (PMC)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reprecipitation method. Two distinct features were observed. One is that the decaying lifetime for PMC nanoparticles was 600 times of that for the dispersed molecules, and the other is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SPO nanoparticles was enhanced by 240 times of that of the dispersed mono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