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4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首先根据地震资料提取了十二种地震参数,然后通过对LH油田TZ地区沙三上段下部地层进行沉积环境分析,确定了可能存在的沉积相类型,并用有序样品聚类的方法对过井和井旁地震测线按沉积相个数进行分割,由此而建立了该区各类沉积相的判别函数。通过这些判别函数,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其它地震测线的参数进行判别分类,最后搞清了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相展布。通过分析和计算证明,这一方法对有地震资料的盆地或地区进行沉积相的划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布伦庙地区上古生界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展布规律,对其沉积相、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特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3.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地层的沉积相与古地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遗址地层典型沉积剖面和遗址地区150余个地层资料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晚更新世晚期旧石器人类遗址地层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类型,从而恢复了距今2.2万年前人类在此生存活动的古地貌面。研究表明,古人类曾活动于古冲积扇面的砂岛上,这是末次冰期间较温暖的间冰阶时期,是一个水流相对稳定的时期。还讨论了由于受较强的不稳定水流影响,使该文化层内有3140年没有人类的活动,认为该遗址是一个人类活动的临时营地。并且,在同一时期,人类可能来自周围的古冲积扇高地,或来自平原西部较早形成的高地貌面。以上的研究为北京平原晚更新世晚期人-地环境的重建和进行史前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系统分析北海外沙泻湖CK10钻孔岩芯的硅藻、有孔虫、介形虫化石, 并进行14C年代测定, 探讨硅藻、有孔虫组合特征、沉积相演化和地层年代。该孔全新世地层硅藻化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 Ⅰ. 波缘曲壳藻(Athnanthescrenulata)—亲缘桥弯藻(Cym bella affinis) —披针桥弯藻(Cym . lanceolata) ,Ⅱ.亲缘桥弯藻—波缘曲壳藻—卵形菱形藻(Nitzschia cocconeiformis) , Ⅲ. 亲缘桥弯藻—波缘曲壳藻—史密斯双壁藻(Diploneissm ithii),Ⅳ. 波缘曲壳藻—亲缘桥弯藻—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 Ⅴ.卵形菱形藻—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ata)—柱状小环藻(Cyc. stytorum ), Ⅵ.条纹小环藻—柱状小环藻, Ⅶ. 具槽直链藻—条纹小环藻—卵形菱形藻, Ⅷ. 柱状小环藻等8 个硅藻组合带。有孔虫群自下而上划分为: Ⅰ. 毕克卷转虫变种(Am m onia beccarii var.) —瘦瘪雅得虫(Jadam mina m acrescens) , Ⅱ. 毕克卷转虫变种—异地希望虫(Elphidium advenum )—球室  相似文献   
45.
系统分析北海外沙泻湖CK10钻孔岩芯的硅藻、有孔虫、介形虫化石,并进行^14℃年代测定,探讨硅藻、有孔虫组合特征、沉积相演化和地层年代。该孔全新世地层硅藻化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I.波缘曲壳藻(Athnanthes crenulata)-新缘桥弯藻(Cymbella af finis)一披针桥弯藻(Cym.lanceolata),Ⅱ.新缘桥弯藻一波缘曲壳藻一卵形菱形藻(Nitzschia cocon  相似文献   
46.
摘要: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与研究区其他层位相比,目的层长81油层属于新层系,虽经多年资料累积和研究,前人学者仍对其沉积相类型存在较大分歧,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特征,从而判定姬塬地区罗1井区上三叠统长81油层组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包括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剖面结构进行讨论,进而预测其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47.
本文主要探讨同沉积断裂对沉积充填、层序结构、砂分散体系、凹陷迁移规律等的控制作用,乌尔逊凹陷作为陆内裂谷盆地内二级凹陷断层十分发育,以其为例探讨同沉积断裂活动控制下的凹陷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大量岩心、录井和测井以及地震资料研究,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南屯组分为南一段和南二段),将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二段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四级层序(SQ1、SQ2、SQ3)。研究得出工区内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构造演化及沉积物供应的控制:SQ1沉积时期,乌尔逊凹陷南部整体开始下沉,湖盆面积迅速扩大,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半深湖-深湖和湖底扇沉积;SQ2沉积时期湖平面进一步上升,沉积特征与SQ1沉积时期相似;SQ3沉积时期,控陷断层活动减弱,湖面减小,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减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49.
为了认清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砂体分布规律,指导油气藏开发,根据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并结合测井相模式,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江桥、阿拉新、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通过对江桥至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发育情况的认识,认为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两种类型的亚相和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混合滩、滨浅湖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8个沉积微相类型。江桥至平洋地区分别受到齐齐哈尔物源和西部英台物源影响,三角洲前缘砂体相对比较发育;阿拉新地区无物源供给,滨浅湖相较发育,砂体相对较薄。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相似文献   
50.
 总结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进展及方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外对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相划分注重碳酸盐岩沉积类型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沉积能量差异,中国则侧重于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岩相古地理分析。中国四川盆地和南海海域的生物礁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对生物礁的形成环境、控制因素、发育模式和表征方法等认识不断深化。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多样,微生物碳酸盐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沉积模式不断完善。冷水碳酸盐岩的时空分布、发育机理、控制因素、沉积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程度不断提高。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分析法和地球物理法,其中地质分析法包括微相分析法、实验分析法、生物相法和地球化学法,地球物理法包括数学-测井法和地震方法。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存在问题有:海相碳酸盐岩分类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验分析法、生物相方法及地球化学法应用较少;浅滩发育模式和深水碳酸盐岩研究薄弱。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发展趋势为:研究方法不断实现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突破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研究技术瓶颈;不断深化深水、冷水等非常规碳酸盐岩理论认识和油气潜力分析;相控原则应用更为广泛,相控建模、相控成岩演化、相控储层分类等方法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