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传统文学对现当代作家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使其研读之余,还要改编改写。新时期,老作家汪曾祺改写《聊斋志异》,是为"聊斋新义",共十三篇,其中有的改自原著的名篇,如《蛐蛐》、《画壁》;有的改自原著较少人关注的短篇,如《双灯》、《牛飞》;也有从"异史氏曰"有感而发改写的《捕快张三》。这些篇章保留了若干古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充分体现"京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开拓。另一方面,汪曾祺删去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铺叙小说人物的生活细节,保留了作家自己一贯的小说创作风格。在"聊斋新义"中,作家贯彻了其表彰人性美的创作宗旨,通过文白杂糅、清新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男女之间、人狐之间,甚至人与动物、死物之间的真挚情谊,从而建构了一个和谐温暖的人间世界。  相似文献   
22.
“空白”是汪曾祺小说写作中的重要现象。汪曾祺诗化语言气韵自生,淡化情节文气天成,放开结尾姿态横生。他的小说流畅如水,随物赋形,气韵流荡,天然充盈,流淌出心旌摇荡的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23.
汪曾祺的小说注重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侧重从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蕴涵着别样的审美特质与生态意蕴。同时,汪曾祺以其对自然的多角度观照和书写、对民间文化的诗性提炼与描摹和对家园的孜孜守望,在小说中构筑起一幅幅和谐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24.
人性的本真之美是汪曾祺新时期小说的审美取向。其审美特点既受童年向善情感的定势影响,同时又是作家道义担当的自觉选择,而儿童视角的抒写特点是由其审美取向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5.
从沈从文到汪曾祺,一脉相传,在创作中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一、浑然天成的乡土世界;二、自然纯美的人性展现;三、浓郁古朴的风俗风情;四、冲淡从容的特色语言;五、灵动如水的结构韵致;六、传统文化的含蓄深远。  相似文献   
26.
《潍坊学院学报》2020,(1):63-66
汪曾祺用人文主义价值尺度,比照乡愿中国的传统文化,亦真亦幻描摹出一幅秦邮记忆的文学想象。在汪曾祺的笔下,汪曾祺对秦邮乡土的形象和文化内涵的概括,与当地的衣食住行进行关联,通过一系列具体场景中的小视角事物和形象的言说描摹,制造了一个温情脉脉、诗情画意的"乡土秦邮"。  相似文献   
27.
《潍坊学院学报》2018,(1):71-74
汪曾祺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最有价值的部分不在于他接受了多少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是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与阐释上。在这部《逝水》中,汪曾祺先生通过叙述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人和事,并借助"水"这一意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了自己所领悟到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28.
汪曾祺自“信笔由缰”的40年代至“俯拾即文”的90年代所创造的一系列小说,或显或隐地体现了他现代性追求的复杂多变与纵深融合.无论是审美现代性的情感逆行与回环,还是社会现代性的潜藏与生发,汪曾祺小说总能在两者的反向流动中找到平衡点,使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在人性的深处达成同构.  相似文献   
29.
汪曾祺的散文化笔记体小说受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影响.道家文化的影响多集中在小说外在的审美形式上,而儒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影响则更多地体现在小说内在的质素方面.传统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汪曾祺的小说富有特殊的人生意蕴和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30.
维扬水乡文化滋养着汪曾祺的生命,也奠基了他的文化人格。维扬这片土地长期的政治弱势的积淀,形成了汪曾祺疏离政治、倾心世俗的文化心理。故乡的湖光水色、家庭温情的呵护,陶冶了汪曾祺的性情。他善良平和、自然随性,刻意回避社会矛盾而尽力发掘生活中的爱与美,追求人生与艺术的和谐之美。这种独特的文化人格贯注于他的文学创作,使其作品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