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汪曾祺的小说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作品的内在情感尽管有忧伤、嘲谑的成分 ,但总体上是以欢乐为底色的。汪曾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小说的文化精神是源于道、儒、墨家的三重组合 ,而又以道家为底蕴。在表现小知识分子类型的人物时 ,呈现道儒互补的精神结构 ;在表现劳动者类型的人物时 ,则呈现为道墨相合的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12.
"温"是汪曾祺绝大多数小说一以贯之的叙事态度.它包括:叙事主体的自我定位,以及在此定位之下叙述表现方式和行文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与其它区域相比,汪曾祺与江苏文化的关联性研究较为薄弱。而在江苏当代作家研究的整体格局中,汪曾祺的江苏作家身份逐渐被淡化。汪曾祺研究视角日益多维化,但是,汪曾祺与江苏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明显不足。研究者考察汪曾祺在江苏的活动空间时,大多聚焦于高邮一地,很少关注南京、扬州、盐城、淮安、江阴等江苏城市。针对这些研究盲区,提出汪曾祺的江苏城市记忆研究之构想,以期拓宽江苏文学研究的视野,彰显江苏城市的文学史地位,更好地发挥汪曾祺传播江苏形象的名家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文化认知教育的追求,中国文人可谓前赴后继,当代文坛的汪曾祺写作思想中的水文化情结,不仅透露出他写作人生的真情之所在,且更影响着当代一大批文章爱好者对文学乃至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马永梅 《科技信息》2014,(15):247+308
"启蒙"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键词。它着重向人们宣扬真理和布道,实际上成了一种独白和绝对的命令。在这个主题下,个体的生活世界消失了。汪曾祺拒绝放弃个体,他的文化意识正是坚守"个体"立场的表征。尤其汪曾祺又将他的"个体"立场放在民间生活的平台上。因此,汪曾祺小说的文化意识与审美态度其实是他全然不同于整体价值观念的个体知识分子立场的外化。  相似文献   
16.
唇齿间的休闲时光——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派文人汪曾祺作为小说名家、散文大家享誉当代文坛。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汪曾祺古朴明净、冲淡早和的散文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蕴含其中的风俗人情、知识考据、生活哲理不但使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厚重亮丽,而且充分彰显了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至上的地位,是作家进行创作时须信从和服膺的原则和方法,这导致了主体意识的彻底丧失或严重异化。20世纪60年代初,汪曾祺对这样的创作局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停止了小说创作。20世纪70年代末,汪曾祺对当代小说创作进行了反思,带来了独具审美品质的诗意文本,消解了僵硬的当代小说创作模式,对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小城三月》和汪曾祺的《徙》分别塑造了翠姨和高雪两位女性形象,她们一个住在江南小镇,一个住在哈尔滨的乡下小城,一南一北,共同经历着人生的不如意,且都在最美好的年纪,忧愁而死。  相似文献   
19.
20.
路华 《海峡科学》2016,(4):86-88
汪曾祺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种自然的、随意的原始状态,他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平凡自然的生活场景。在汪曾祺的小说里,语言摆脱了工具的地位,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他的小说语言本身就具有内容性。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体现了用语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日常化;语言自然、简短干脆,少有修饰;语言雅俗兼备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