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7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卢玉云 《广东科技》2007,(10X):259-260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摸索将国标规定的测定氯仿、四氯化碳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将水样前处理通氮气排水改为直接取水样加抗坏血酸以防止水中余在空气和光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大大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将繁琐的标准溶液的配制改为用甲醇配制标准溶液。通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测定证明该试验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2.
大量钴、镍存在时微量铜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以二乙基氨荒酸铅的氯仿溶液与试液中的Cu^2 进行交换,将Cu(DDTC)2萃取进入有机相,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微量铜。经试验确定,交换时试液的pH选择为4;与铜共存的大量钴、镍不干扰铜的测定;60μg以下的铜用5mLPb(DDTC)2-Hccl3萃取即可基本萃取完全;在18℃-28℃温度范围内,温度对萃取无影响;铜显色后稳定时间为80min。并对人工合成试样及标准钢样进行了分析,从而验证了方法的选择性及可靠程度。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通过实验验证,给出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3.
采用循环伏安法、电位阶跃法和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胆红素-氯仿体系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行为.结果表明,氧还原的峰电流随扫描速度增加而增大,还原峰峰Ⅰ(-190 mV)的峰电流ip与1υ/2、峰Ⅱ(-550 mV)的峰电流ip与υ呈线性关系,峰Ⅱ的峰电流与胆红素的浓度在1.0×10-6~2.0×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电极反应过程中氧的还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O2还原到H2O2(峰I),主要受扩散控制,第二步,由于氯仿的疏水作用,H2O2聚集在电极表面被胆红素(BR)催化还原为H2O(峰II),主要受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从卤仿和氢氧化钠生成二卤卡宾的反应,根据化学和物理研究证明,是一单电子转移(SET)的反应机理.在类卡宾、三卤碳阴离子和二卤卡宾间设有平衡存在,卤素交换是单电子转移过程中形成的三卤甲基和二卤甲基游离基所引起的,它优先于卡宾对C=C的加成而发生,反应的初始电子给予体是CX3主要电子接受体是过量存在的卤仿.  相似文献   
45.
高价锰卟啉配合物在温和条件下分解水,释放氧,是植物光体体II的可能模型化合物.我们选择间氨基苯甲酸作为轴向配体,在二氯甲烷中用氧化碘苯氧化H2NC6H4COOMn(III)TPP相似文献   
46.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的聚芳醚酮模型化合物, 研究了它们在硫酸及氯仿(或氯仿加二甲亚砜)中的分子结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硫酸使其分子产生明显极化。在UV谱中, 波长在400nm左右处出现新的吸收峰, ^1^3C NMR谱中, 羰基碳弛豫时间缩短, 化学位移增加而与羰基相连的季碳弛豫时间与化学位移均减小。计算得到芳环平均两面角36°~39°, 据此计算了不同极化模型的电荷运移, 提出极化机理为桥键受硫酸质子化及偶极作用使芳环电荷离域。  相似文献   
47.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胆红素在溶液中的结构,得到了很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几种农杆菌质粒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农杆菌质粒DNA提取常采用碱裂解和酚、氯仿提纯方法,得率较低,一般在50ng/uL以下。就经典的碱裂解法(方法一)和在碱裂解法的基础上改进的方法二(去除了酚、氯仿提取过程,减少了提取过程中对人的伤害,且缩短了提取时间)以及改进的方法三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二更适宜于做PCR检测,而方法三则适合于重组质粒DNA的酶切、PCR鉴定等。  相似文献   
49.
Au纳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电导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出粒径约10nm的Au纳米粒子,分别用十二、十四和十六烷基硫醇对Au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再溶入不同有机溶剂中,制备得到Au纳米粒子/氯仿和Au纳米粒子/甲苯溶液.测试了不同溶液的电导率随溶质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在整个浓度范围内存在一个临界浓度值.当溶质浓度低于临界浓度值时,溶液的电导率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而当溶质浓度超过临界浓度值时,溶液电导率的增加缓慢.在本文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当Au纳米粒子分别被十二、十四和十六烷基硫醇修饰时,Au纳米粒子/氯仿溶液的临界浓度值分别约为11.22,7.96和5.47g/L.在相同浓度下,Au纳米粒子外面包裹的烷基硫醇的链长越短,其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在整个浓度范围内,Au纳米粒子/氯仿溶液的电导率均高于Au纳米粒子/甲苯溶液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50.
用固相微萃取装置测定饮用水中氯仿和四氯化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固相微萃取装置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饮用水中氯仿和四氯化碳。测定结果表明 ,饮用水中氯仿和四氯化碳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相关 ,这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饮用水中氯仿和四氯化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