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41篇
  免费   1913篇
  国内免费   12877篇
化学   21396篇
晶体学   293篇
力学   309篇
综合类   465篇
数学   576篇
物理学   3333篇
综合类   16159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922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792篇
  2019年   677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652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950篇
  2014年   1565篇
  2013年   1474篇
  2012年   1372篇
  2011年   1513篇
  2010年   1475篇
  2009年   1633篇
  2008年   1867篇
  2007年   1737篇
  2006年   1683篇
  2005年   1647篇
  2004年   1653篇
  2003年   1853篇
  2002年   1669篇
  2001年   1676篇
  2000年   1314篇
  1999年   1280篇
  1998年   1109篇
  1997年   1146篇
  1996年   1113篇
  1995年   1005篇
  1994年   1049篇
  1993年   774篇
  1992年   792篇
  1991年   680篇
  1990年   679篇
  1989年   640篇
  1988年   304篇
  1987年   232篇
  1986年   169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中混凝土碱含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是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重要条件之一.混凝土碱含量的来源包括: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水、骨料等.  相似文献   
92.
金属焰色反应是金属离子定性鉴定方法之一,其生色原理是现代光谱分析的基础,现行的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甚至中学化学的实验教材中,都有金属焰色反应的内容.  相似文献   
93.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钐类卡宾与乙烯的环丙烷化反应的机理。对三种不同的钐的SS试剂CH_3SmCH_2X(其中X=Cl、Br和Ⅰ)分别和CH_2CH_2反应的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构型的全部结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H_3SmCH_2X(其中X=Cl、Br和Ⅰ)与CH_2CH_2环丙烷化反应按亚甲基转移通道(通道A)和卡宾金属化通道(通道B)都可以进行,与锂类卡宾的反应机理相同,只是按亚甲基转移通道(通道A)进行反应较容易一些,而且此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发生。  相似文献   
94.
利用高灵敏度的氢原子里德堡飞渡时间谱方法研究了 F H_2→HF H 反应碰撞能在5.02kJ/mol 下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态态散射动力学.所有在时间飞渡谱中被观测到的谱峰可以归属为 HF 产物的振转态结构.还观测到了明显的 HF(v’=3)前向散射,以及少许的 HF(v’=2)前向散射.  相似文献   
95.
96.
比较1,1-双(2-叔丁基砜乙基)十二烷基苯基砜(1)双碳负离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环合反应结果,控制反应条件,在铁催化下可以生成偶联糁烯化的环烯产物(2)为主要产物;不加催化剂,加热回流反应得到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产物环丙烷化合物(3)。  相似文献   
97.
本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对单线态氧(~O_2)与咪唑环加成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用能量梯度法优化获得了实验上尚未检测到的侧式桥环过氧化物(endoperoxde)的结构,并在势能面上确定了单线态氧与咪唑1,4-环加成反应的过渡态.通过对过渡态的结构特征,虚振动方向,电荷分布情况以及轨道相互作用的分析,说明这个反应的机理是同步和协同的;正反应的活化势垒为69.5kJ·mol~(-1),逆反应的活化势垒为140.4kJ·mol~(-1)(6-31G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99.
马维兴 《中国物理 C》1998,22(10):955-958
提出了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的双重子共振态的反应机制,成功地解释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着人们的共振区反应的角分布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共振区核双电荷交换反应是寻找双重子共振态的一个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
在96MeV 16O离子轰击下,测量了16O+64Ni反应出射碎片(α直至O元素)的Wilczynski图和角分布,并提出DIC截面和反应时间等物理量;讨论了反应的DIC特征;看到了出射碎片α和Li主要来源于复合核蒸发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