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3篇
  免费   802篇
  国内免费   3115篇
化学   4663篇
晶体学   100篇
力学   456篇
综合类   103篇
数学   64篇
物理学   1460篇
综合类   425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报道以3α-羟基-6-羰基-5α-胆烷酸甲酯(3)为原料经六步反应合成了油菜甾醇类似物25,26,27-三失碳-B-高-7-氧-6-酮-5α-胆甾-3α,24-二醇(9a).总产率14%.9a的促进植物生长作用是24-表油菜甾醇内酯的60%.  相似文献   
142.
陈小泉  古国榜 《催化学报》2002,23(4):312-316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前驱物的差别影响其光催化活性.将20ml钛酸丁酯及30ml乙酐在密闭容器中与50ml环己烷混合,在70~85℃反应30min,生成微细的非晶钛氧有机物;经FT-IR和TGA分析,该物质被确认为计量式是TiOOOCCH3)2和TiO(OC4H9)(OOCCH3)的混合体.该钛氧有机物前驱物经焙烧后得到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二氧化钛晶体.表征结果表明,钛氧有机物在焙烧过程中,其表面的吸附物及键合有机基团在400℃以前发生脱附和氧化分解;在389~405℃间形成锐钛矿型晶体,在600℃出现金红石晶型;600℃焙烧3h所得样品的比表面积为86m2/g,其二次粒子呈200~300nm条形体,孔隙大于20nm;单分散粒子为球形单晶,粒径为22nm;表面物理吸附水量为1.21%,加热至800℃时失重1.48%,粉体稳定纯净.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钛氧有机物为前驱物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晶体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光降解丁基罗丹明溶液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样品的4倍.表面氧空缺和一定量的表面羟基可能是粉体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3.
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条件下,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SrO-La2O3/CaO催化剂,结果表明,晶格氧使甲深度氧化,La2O3和CaO具有活泼的晶格氧,SrO的晶格氧比较稳定,气相氧通过催化剂表面消耗掉的晶格氧,加速甲烷了深度氧化,另一方面,催化剂表面的碳酸根物种在氧气氛下分解,在La2O3和LC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La2O2(CO3)的分解形成配位不饱和的晶格氧O^2-,并为气相氧吸附提供氧空  相似文献   
144.
Co(II) Schiff碱载氧载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INDO-UHF计算方法研究了CO(Ⅱ) Schiff碱的载氧特性,结果表明,Co(Ⅱ)与O_2的作用是通过σ键组合,并具有较明显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 论证了作为第五轴向配体在可逆载氧过程中的必要性,对比研究了Co-N_2的相互作用. 计算表明,CO(Ⅱ)的Schiff碱络合物可能作为氧氮分离的活性物质,从而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5.
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μ-氧-双(三苄基锡)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体学参数:a=b=c=0.9646 nm,α=β=γ=83.99(1)°,V=0.8840 nm3, Z=1, Dx=1.503 g·cm-3, μ=14.473 cm-1, F(000)=402, R相似文献   
146.
Two new xanthone glycosides,polygalaxanthone IV and V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as 6-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hydroxy-3,7-dimethoxyxanthone(polygalaxanthone IV), and 6-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dihydroxyl-7-methoxyxanthone (polyga-laxanthone V),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and spectr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147.
氧杂环丁烷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氧杂环丁烷热解为甲醛和乙烯的反应机理计算是采用半经验方法AM1进行的, 各种驻点全部运用Berny梯度方法优化. 同时, 对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振动分析的确证. 计算表明: 1)不存在协同的同面-同面反应途径的过渡态, 其驻点只是一个二级鞍点; 2) 协同的同面-异面反应途径需要经过一个能量很高的过渡态; 3)有利的反应途径是包含了双自由基中间体的分步过程。  相似文献   
148.
用循环计时电量法、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现场(in-situ)紫外可见反射光谱技术和光电流谱技术研究了溶剂和阳离子(H~+,Li~+)对阳极氧化膜WO_3电显色稳定性和过程的影响。从循环计时电量图可以测定表征膜稳定性的氢或锂的累积量和暂态周期数。实验发现W/WO_3/LiCLO_4乙腈溶液体系具有高的电显色稳定性。引起WO_3膜可逆电显色的H~+和Li~+离子的嵌-脱过程的界面电化学机理不同。着色态WO_3膜的色心是自由电子,其密度超过10~(21)/cm~3,生色机理是等离子体振荡。  相似文献   
149.
Crystal structures of new nitronyl nitroxide derivatives 1, 2 and 3 were determin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1, monoclinic, C2/c, a = 1.2404(5) nm, b = 0.9730(5) um, c = 2.7049(10) ran, β = 98.189(15)°, V = 3.2315(24) nm3, Z = 8; 2, or‐thorhombic, Pbca, a = 0.61262(2) nm, b = 1.11426(6) nm, c = 2.30543(13) nm, V = 1.57373(13) nm3, Z = 4; 3, monoclinic, P2(1)/n, a=0.64253(4) nm, b=2.55003(17) nm, c = 1.15497(6) nm, β = 95.000(3)°, V = 1.8852(2) nm3, Z = 4.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with SQUI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with simple singlet‐triplet, modified one dimensional antiferromagnetic chain and modified singlet‐triplet models respectively: 1, J/kb= ?2.5 K; 2, J/kb = 7.8 K, θ = 2.8 K; 3, J/kb = ?0.96 K, θ = 0.21 K.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改善镍电极的高温充电效率,采用机械混合的方式将球形Ni(OH)2与不同比例的Lu2O3混合后制成粘结式镍正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XRD等实验结果表明,掺杂Lu2O3后镍电极的析氧过电位明显提高,高温充电效率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充电后的电极中β-NiOOH生成;而且Lu2O3的掺杂比例对镍电极的高温性能在不同的充放电倍率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5%是最好的掺杂比例,掺杂对高温小电流充电效率的改善作用要大于高温大电流充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