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15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5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高寒草甸演替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高原草甸类为主的天然草地演替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我省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演替呈逆向演替。其成因主要是日益不良的自然因素和人为的过度扰动,尤其鼠虫害、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挖掘,对高寒草甸逆向演替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2.
海桑属(Sonneratia)红树植物木材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对海桑属6种红树植物木材结构进行观测。首次报道了海桑属植物具有纤维状导管分子,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其次生木质部的形态结构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总体和描述,以作为比较解剖学的依据,进一步讨论海桑属和红树植物其它属木材结构相异的原因。对海桑属与同一科的八宝树属(Daubanga)木材结构进行比较倾向于支持海桑属和八宝树应独立为同属一科的两族。  相似文献   
103.
济阳拗陷砂岩次生孔隙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济阳拗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具有储集岩体类型多、分布层位广和次生孔隙种类丰富的特点 ,利用铸体薄片及地球化学方法 ,分析了次生孔隙发育的基本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砂岩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 :1处于不同沉积相带的砂岩体 ,次生孔隙发育程度不同 ;2成岩作用强度不同 ,次生孔隙发育程度不同 ;3断裂作用起到输送酸性介质通道的特殊作用 ,并使次生孔隙的形成得到改善 ;4高地温能加快有机质的成熟 ,从而有利于次生孔隙在较浅的深度形成。认为砂岩中的各类易溶物质以及成熟烃源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作者对中国竹类真菌的研究历史、多样性、生活史、地理分布、寄主选择性、组织选择性和竹类真菌的演替作了文献综述。至今中国大陆已经报道了189种包括75属竹类真菌;此外在香港还报道了79种包括58属的竹类真菌.这些竹类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其次为担子菌和半知菌。柄锈科(Pucciniaceae)种类多样性最丰富,有20种1次之为黑痣菌科(Phyllachoraceae)有15种,炭角菌科(Xylariaceae)有9种,煤炱科(Capnodiaceae)有8种.  相似文献   
105.
欧洲七叶树体细胞次生胚重复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欧洲七叶树体细胞胚的子叶诱导次生胚发生,表明:MS ZT(0.5~2.0 mg/L) BA 1.0 mg/L IAA 0.2 mg/L培养基可直接诱导次生胚发生,诱导率超过80%;同一子叶的不同部位分化能力不同,靠近胚轴部位分化能力最强,其他部位比较弱。  相似文献   
106.
近两年川东北地区西北部多口井须家河组三段钙屑砂岩测试段获工业气流,表明了研究区储层的含气性及局
部具备油气富集高产的地质条件。通过储层岩性类型、储集空间、物性、电性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为:主要
储层岩性类型为钙屑砂岩,常伴有微裂缝;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和裂缝;储层表现
为低孔、低渗特征;储层电阻率高,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含量高;储层测井响应为“三低、一高、一降低”,即伽马低值、
声波低值,中子低值,电阻率高值,在高阻的背景下深浅电阻率有所降低。研究区优质钙屑砂岩储层受储集层发育的
有利沉积微相、溶蚀作用、构造裂缝以及一定的储层厚度等综合因素控制。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储层最有
利的沉积相带;在成岩过程发生的溶蚀作用和多期次的断裂影响下形成的构造裂缝都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一
定厚度的储层改善了裂缝的连通系统。  相似文献   
107.
广东黑石顶森林演替过程群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ay的控制论模型,对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系列5个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每一群落设置一60m×60m的样地,并将其划分为36个10 m×10 m样方.理论模型中的3个参数按下列方法进行测定,①元素个数n:用群落中频度≥5/36的物种数表示;②元素间平均作用强度α:分别用种对间达到显著关联的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PCC(P<0.05,AC=0,PCC=0)的绝对值之和除以种对总数表示;③关联度C:显著关联的种对数除以总的种对数.结果表明,群落演替各个阶段的不稳定指数α(nC)1/2,分别介于0.006~0.041(α用AC表示)或0.005~0.035(α用PCC表示)之间,都远小于1,说明黑石顶森林群落在各个演替阶段都是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改良的连续提取法(BCR)对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市环城河采样点表层(0~10 cm)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5~224.3 mg·kg-1 (Pb),21.3~78.1 mg·kg-1 (Ni),67.5~1 126.3 mg·kg-1 (Cr),50.7~217.4 mg·kg-1 (Cu);新城区西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老城区东环城河;其中以Cr的质量分数在不同采样点差异最为显著.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随深度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西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较低,且随深度变化较小;受污染较严重的东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普遍较高,且垂直变化波动较大;所调查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能较好表征周边环境现状和污染历程.4个采样点不同深度沉积物重金属的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的质量分数占总量的百分比均不超过5%,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r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Cu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采样点柱状沉积物各重金属形态垂向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分析结果显示,巢湖市东环城河2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R.值明显高于西环城河,其重金属潜在污染生态风险较高,其中Pb和Cr属于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9.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栲树和木荷成为优势种的原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署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栲树(Costanopsis fargesii Frunch)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ndn,et Champ.)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落的优势种,为了揭示栲树和木荷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优势种的原因,研究了栲树和木荷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一些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后期,栲树结实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其萌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路,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崦发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萁其蓝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足,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而萌发率较低,但萌生能力也较强,与其它常绿痴叶树种相比,栲树和木荷的分枝能力较强,物质作用面较大,光合速率较高等特性为它们成为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获优势种奠定了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林火干扰对栎类群落幼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火后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林下幼苗库的密度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步变小,栎类幼苗密度则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升高然后变低的趋势,栎类幼苗密度在火后1年最高,平均达到(2.30±2.9)株/(10 m2);栎类幼苗密度变化出现2个过程,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与恢复15年幼苗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恢复阶段的栎类幼苗库与对照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幼苗库不同恢复阶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有极显著差异。随演替时间的增加,乔木实生苗比例逐渐增加,乔木根蘖苗的比例不断减少。林火干扰对栎类Ⅰ、Ⅱ和Ⅲ的幼苗高度分配和苗木转化率有显著影响,但火烧干扰对Ⅳ级以上幼苗的高度分布和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