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蒋孟多  包永平 《甘肃科技》2007,23(5):219-220
欧洲云杉是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继日本落叶松后的引种育苗树种。2002年11月,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种苗站从捷克进口100kg欧洲云杉良种,次年在全局进行了育苗试验,并取得初步成效。试验表明:欧洲云杉在小陇山林区的气候和生境条件下生长良好,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同属青海云杉和本林区的乡土树种油松、华山松等,具有显著增产潜力。欧洲云杉育苗成功,对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丰富林区树种和西北国土绿化树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2.
在边坡滑塌、不均匀沉陷等路基病害极易发生的多年冻土区,片块石路基是一种常见的路基结构,而其在高纬度林区的应用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针对高纬度林区多年冻土体积含冰率高、对温度变化敏感等特征,以高纬度林区某段公路多年冻土片块石路基工程为例,建立冻融循环热力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了片块石路基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路基冻胀融沉的热力学机制。结果表明:高纬度林区多年冻土片块石路基的温度场,在地下2 m内受地表温度影响显著,而地下2 m以下受影响较小,温度稳定在-1.5 ℃。多年冻土片块石路基的变形以融沉为主,在11月达到最大值,为13.5 mm;而冻胀量在4月达到最大值,为7.5 mm。路基融沉主要归因于冻土的融化,而路基冻胀是由于路基结构本身的冻胀变形引起的。因此,在高纬度林区多年冻土路基采用片块石冲压层和填筑层的结构是可行的,对路基下冻土起到良好降温效果的同时,路基的变形量也控制在了规范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3.
长白山林区天然过伐林中蒙古栎适生立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对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蛟河、桦 甸、临江、江源等地的天然过伐林中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适生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蒙古栎生长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厚度、坡向、树种组成。最适宜蒙古栎生长的立地条件为阳向(西南坡、南坡)深厚层平缓坡,蒙古栎占3成以下的针阔混交林。建立了立地因子与蒙古栎优势高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44.
罗映中 《甘肃科技》2009,25(8):157-158
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植物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171科847属2500多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512种。据调查,本区有红叶树种资源50种(包括变种,变形),隶属15科23属。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山口对林保护区昆虫春季(4月25日-30日)、夏季(7月14日-19日)、秋季(10月5日-8日) 季的4次调查,结果表明昆虫物种组成较丰富,1年内共有194种昆虫在该地区出现。同时其季节变化也很明显,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昆虫物种数为:69、166、94和33,春季的昆虫以双齿多刺蚁、淡紫异色粉等占优势,夏季以黄柑蚁、竹木蜂、等占优势,秋季以黄柑蚁、白逅中泰亚种等占优势,冬季则以小红标虫  相似文献   
146.
王晋堂 《科技信息》2012,(15):429-429,457
黄龙山林区是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保留最完好的区域之一,是陕西省五大天然林区之一.也是“八百里秦川”的北面屏障,具有植被地理代表性、动植物区系代表性和地形地貌的代表性。该区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有力保障.生态区位极为重要。陕西黄龙山森林生态站建成后,对促进该区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定量、连续观测,提高研究水平和监测能力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7.
148.
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的现代化驱动力与旅游业发展表征的流动性力量对林区乡村地域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天柱山核心景区为案例地,重点研究受旅游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三个村落,通过借鉴国内外地域景观的概念及分类理论框架,构建多维度乡村地域景观分类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质性研究等方法,剖析旅游业驱动下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的演化特征,结论如下:1) 天柱山核心景区土地利用类型产生较大变化,2000—2020年间,建设用地由零星点状集聚成片,且片状面积逐年递增.2) 人工景观变迁以乡土建筑与聚落形态为主,呈现由分散向集聚变迁的态势,居民点多沿交通廊道呈带状分布,建筑风格承袭传统皖南流派.3) 乡土文化、节庆活动、语言政策等非物质景观顺应文旅融合时代要求,经历了从破碎化、边缘化向旅游场域中心迈进的过程,居民身份认同与地方认同也因此得以提升.林区乡村地域景观是“三生”空间、农耕文明与村落文脉的承载,在林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研究提出保护乡土文化,传承地方特色;加强产业合作,彰显人文魅力;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发展路径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重构策略,以期为林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定量分析我国重要林区林地利用效率变化差异及对其生态经济的影响,为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森林资源变动角度,结合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等4个属性,利用1989—201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林区和省级两个尺度上量化分析我国南方林区和西南林区的林地利用效率变化。【结果】研究期间,南方林区碳储量增加1.17 Pg,森林面积、蓄积密度、生物量转换比和碳储量的年变化率分别为1.91%、2.07%、0.40%和4.38%;西南林区碳储量增加0.95 Pg,森林面积、蓄积密度、生物量转换比和碳储量的年变化率分别为1.79%、0.07%、-0.05%和1.81%。各省(市、区)森林蓄积量均增加,其中上海、江苏、贵州和西藏林区面积相对贡献最高,而福建和海南林区面积及蓄积密度(即单位面积蓄积)增长速度不均衡将影响后期发展,云南和西藏蓄积密度下降导致蓄积量增长缓慢。各省森林均发挥碳汇作用,南方林区固碳能力优势突出,上海和江苏最为显著,西南林区三省(自治区)林区碳汇均处于缓慢发展水平。【结论】为提高林地利用效率,西南林区应继续提升退耕还林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和年限;对于林龄结构不合理的天然林,应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人为促进更新过熟林以提高其更新能力。南方林区应积极发展造林再造林项目和重点地区速生林工程,发挥人工林生长迅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碳汇能力稳定上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0.
赵世庆 《甘肃科技》2014,(9):141-142,140
以小陇山林区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为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获取其生境数据和林分特征指标,分析华山松林空间分布及林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