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38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可见光谱法研究核酸酶P1与氯化铜(Ⅱ)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VIS与酶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溶液中核酸酶P1与无机氯化铜(Ⅱ)(CuCl2)的直接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核酸酶P1活性中心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氯化铜(CuCl2)中的Cu(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Cu(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相应“Cu(Ⅱ)-P1”酶衍生物,并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形成酶的衍生物结构亦随之变化,相应地也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设计制作了用于单分子动力学实验的微流控混合器, 该混合器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芯片和石英载玻片密封而成, 具有低的荧光背景, 广泛的生物相容性, 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够在非平衡态下进行单分子荧光探测. 我们设计的压力控制系统和进样流路方便而稳定, 保证了微流路中流形的长时间稳定, 从而实现了样品流速和流量的精准控制. 这些技术特点保证了单分子探测得到准确和高信噪比的结果. 利用蛋白质的塌缩过程远快于混合过程的特点,采用荧光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作为指示物,分辨出蛋白质变性态的特征峰,并利用变性态的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表征出混合器在适合于单分子探测条件下的混合时间为150 ms.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7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SNase)C-末端缺失变体在E.coli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可卤细胞总蛋白量的16.90%~57.7%。即使仅由52个残基组成的小肽段,也能在细胞中稳定积累,然而,SNase的C-末端缺失明显地影响到肽段的分泌表达水平乃至越膜分泌,实验指出,7个肽段都能同抗SNase多克隆抗体呈特异性免疫反应,较长的肽段仍保留着不同程度为SNase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基因打靶是在基因组指定位点插入、删除和替换DNA序列的技术。由于同源重组频率低,在植物中高效的基因打靶技术一直未被建立,制约了植物基因功能和分子育种的研究。近年来,人工设计的锌指蛋白和TAL效应因子DNA结合结构域实现了对全新DNA序列的识别。人工设计的DNA结合结构域连接核酸内切酶能在基因组指定位点创造双链DNA断裂,进而产生定点突变和促进同源重组。笔者重点介绍锌指核酸酶和TAL效应因子核酸酶在植物基因组定点突变和基因打靶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目前主要核酸水解酶的种类、来源、蛋白质特性和生产方法;介绍了目前酶解法生产核苷酸的几种主要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工业化应用前景;简单综述了水解液中四种核苷酸的分离提取方法;探讨了酶解法生产核苷酸的未来研究方向.结论为酶解法的关键是必须通过广泛采用现代高新生物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陈文辉 《江西科学》2012,30(1):50-52,82
在真核细胞中,核小体是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DNA紧密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所形成的一个复合体结构。而DNA与组蛋白的结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没有核小体结合的DNA区域易于各种调节蛋白的接近与结合。因此人们怀疑核小体的定位与基因的转录调节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对现行的核小体定位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整理。对更深入的探索核小体定位检测方法的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单分子显微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单分子酶的催化过程实时监控,此后单分子酶学的研究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发现了多种酶的新单分子行为及反应机制。单分子酶学的研究能够发现隐藏于整体平均水平下的单个酶分子的个体行为,揭示了酶与底物作用的动态变化,加深了人们对各种生化反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葡萄球菌核酸酶(SNase)是一种小型球状蛋白,其变体常用来研究蛋白质的折叠过程。不同于之前报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采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及飞秒荧光上转换技术,结合紫外吸收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研究了SNase蛋白变体Δ+PHS和Δ+PHS+I92A的荧光动力学,以及不同温度下蛋白结构与热稳定性的关系,证明蛋白质内色氨酸残基可作为一种内源性探针对蛋白变体的结构折叠和热稳定性进行印证和研究。衰减相关光谱(DAS)表明了两种变体随温度变化的不同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两种变体的结构折叠及热稳定性的差异。皮秒时间分辨发射光谱(TRES)显示色氨酸残基存在0.5 ns的连续光谱弛豫过程,而光谱移动量可作为SNase变体蛋白结构紧密程度的判断依据。飞秒上转换数据分析结果中,0.5 ps的DAS在光谱蓝端为正、红端为负,表明了色氨酸残基受到弛豫效应的影响。200 ps的寿命则说明色氨酸残基与周围猝灭基团之间存在电子转移过程。时间分辨荧光各向异性(anisotropy)的分析结果则说明了色氨酸残基在蛋白质体系内具有独立的局部运动,且其强弱与变体的热稳定性和热运动的整体效果有关。测量和分析色氨酸残基的时间分辨荧光性质为深入研究SNase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株高产核酸酶P1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核酸酶P1产生茵桔青霉050421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UV)诱变处理,得到菌株050421-A,其产酶活力比出发茵株提高了约68.1%;将此菌株再经过化学试剂LiCl处理,得到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茵株050421-A-AB,产酶活力在UV诱变基础上提高了40.05%,比原始出发茵株050421提高了约138.88%.  相似文献   
20.
铀尾矿浸出液对蚕豆(Vicia faba)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铀尾矿浸出液对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核酸酶活性及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铀尾矿浸出液达到一定剂量时均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数增加,微核数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多,说明铀尾矿对蚕豆幼苗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铀尾矿对蚕豆种子的萌发率没有影响;铀尾矿促进幼苗的生长,低浓度比高浓度明显;低浓度铀尾矿浸出液对核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浓度则抑制.当铀尾矿浸出液浓度逐渐增大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图1,表4,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