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科技》2008,(17):18-20
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要开展以下三类业务 一、面向政府管理决策提供高端科技情报信息服务。 为各级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战略发展规划、决策研究、可行性论证、科技项目招投标等决策支持服务。近十多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省下达的研究项目200多项,获国家级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80多项。近年来,更加强了有效支撑政府宏观科技决策、政策制定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打造战略研究基地和思想库的目标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塔山煤矿石炭纪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特点,介绍了国际先进的束管防火监测设备及技术,应用后实现了采空区火灾的早期预报,对于矿井的高产、稳产及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算》2009,(8):58-60
2009年6月22日.“饥渴”的国美电器与“淡薄”的贝恩资本一拍即台。 贝恩资本的进入,堪称国美电器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无论是贝恩投资“择机抄底”还是“雪中送炭”,其客观效果首先将使国美电器因背负沉重“可转债赎回”包袱而绷紧数月的资金链条得以松弛一些时日;其次,该举措足以使国美挽回资本市场对自己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重点播报     
广东发布高校科技发展规划六大重点建设工程构建高校创新体系据省教育部门调查发现,目前广东高校高水平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不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的研  相似文献   
5.
短短30年间,广东科技发展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时代变迁中跨越过了一座座高峰,实现了一次次自我突破。广东的科技事业是与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步履一致的。在此期间,广东科技发展形成了丰厚的沉淀,突出体现在各个时期的执行理念以及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中,这种沉淀对于当前自主创新大讨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三十年企业发展中,马胜利被称为“企业承包第一人”,他不是第一个尝试承包制的厂长,却是最早因承包受到举国瞩目的人。回顾改革三十年,他是无法忽略的一个人物,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改革的标志性人物”。马胜利昔日的辉煌留在了媒体、书刊和他自己的记忆中,采访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对那段日子很是怀念。马胜利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躺在沙滩上”,却又不甘心“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他还梦想着“让马胜利集团重新屹立在中国大地上。”从这样的豪言壮语中,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企业承包第一人”当年的魄力和胆识。  相似文献   
7.
《合肥科技》2007,(4):1-2
我市将筹建“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标志性工程和具有合肥特色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为覆盖全市,辐射四方的“创新集聚高地”。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预测预报察哈素煤矿3号煤层的自然发火,在3号煤层采集五组煤样,在实验室进行了煤的氧化升温模拟试验,得出了不同温度下CO、C2H4及其他气体的产生规律,对不同温度范围内CO浓度随温度变化进行了拟合。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3号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同时根据察哈素煤矿井下实际,确定了3号煤层自燃分级预警的CO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健 《科技馆》2007,(4):5-6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最近10年我国科技馆事业蓬勃发展,各地科技馆建设方兴未艾。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县以上的科技馆已拥有300多家,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各地主要城市也都建有科技馆。有专家分析说,目前我国科技馆建设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科技类场馆又是最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必然被提上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展示各地文化品味和城市内涵的形象工程、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10.
电镀品生产、皮革工业生产、许多合金的生产都离不开铬。生产铬化合物带来重污染的世界性难题如今被打破。近日,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对“万吨级优化集成与标志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定: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懿院士和李佐虎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重化工铬盐行业首次实现了“清洁生产”和铬渣的零排放,铬的工业回收率达到98%以上,比传统工艺提高了20%,较国际上最先进的无钙焙烧技术提高8%-10%,能耗下降了20%。[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