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综合类   1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柴达木古近纪-新近纪盆地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柴达木新生代盆地不同时期的构造格局和盆地演化进行解剖。方法 对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结合钻井及区域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纪时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纪时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时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结论 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柴达木盆地东部新近系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新近系沉积相,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测剖面和前人钻孔、测井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在总结新近系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各沉积相带,并分析了其空间展布;结合砂岩型铀成矿理论,探讨了砂岩型铀成矿与沉积相的关系。结果识别出辫状河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和9种沉积亚相类型;上新统狮子沟组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是铀成矿有利部位。结论清水河斜坡带是砂岩型铀成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3.
Blomarkers of paleolake deposits from Qarhan Salt Lake in Qaidam Basin, northwest China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A--C series compounds of branched aliphaUc alkanes with quaternary substituted carbon atom (BAQCs) were identified. The homologous distinguished three series, A-C, were identified as 5,5-diethylalkanes, 6,6-diethylalkanes and 5-butyl, 5-ethylalkanes series, and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was A 〉 B 〉 C. Series A and C were characterized by odd carbon numbers, whereas series B was characterized by even carbon numbers. The high values of series A corresponded with the high values of series B and C.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eries A, B and C possess a similar biological origin. The abundance of series A was relatively low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tion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upper part, implying that these series originated from bacteria and/or algae more prevalent in fresh-mesohaline water, and such kinds of bacteria and/or algae are most likely to be thermophilous species. The A25/nC25 ratio differences in the section show that such branched aliphatic alkanes can be treated as one kin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xy for paleolake evolution and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clima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7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以近物源、多物源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岩性横向变化大,各种砂体岩性圈闭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性,形成多种地层、裂缝、复合型隐蔽圈闭以及隐伏的构造圈闭.充足的油源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晚期生烃保证了后期形成的裂缝型隐蔽圈闭也可成藏.分析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广,蕴藏储量大,具有相当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5.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中侏罗统古地理及盆地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后期改造强烈,地层赋存复杂,从地面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入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下、中侏罗统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定量研究.认为早中、侏罗世时期该区主要发育湖泊相,以滨浅湖-半深湖相为主;现今下、中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并不代表其原始沉积盆地的边界,原始沉积盆地的北边界在南祁连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为伸展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76.
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获取了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后备资源方面的数据,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土地开发潜力作了简要的评价,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7.
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石墨涂样技术和Cs2BO2^+离子的热电离质谱法研究了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的硼同位素组成。盐湖卤水的平均δ^11B值为9.6‰,它与卤水的PH值、硼浓度、B/C1幽会及硼的来源等许多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δ^11B值的高低,柴达木盆地盐湖可分为3个地带,3个地带的δ^11B值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8.
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物源方向、指导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的研究,在重矿物类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碎屑岩的重矿物进行了矿物稳定性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系的重矿物以稳定矿物锆石、磁铁矿、白钛矿、石榴子石为主;而且稳定矿物含量大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表明该区物源搬运距离较长,离物源区较远;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究区分为五大重矿物组合带。综合分析得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存在三个物源方向:北西部阿尔金山物源区、小赛什腾山与赛什腾山物源区、东部的祁连山-绿梁山物源区。各物源方向为独立物源供给,但在冷湖地区则受到阿尔金山和小赛什腾山物源区两者的共同影响。柴北缘中部地区的物源供主要有有两个方向,阿尔金山物源,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Ⅱ号构造;赛什腾物源,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Ⅲ号构造。  相似文献   
79.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模型预测油田开发动态、再现油田开发历史、预测油田开发压力饱和度分布、预测剩余油分布规率,是油藏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柴达木E13油藏进行开发生产指标的预测,研究E13油藏油水分布规律,为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及后期油田剩余油的挖潜及开发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应用自然伽玛曲线进行了25万年以来基于年代的R/S分析,该时段分维数平均值为1.229,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分维值(1.22)非常接近,证明了分数维提供了不同气候记录和不同代用指标之间对比的基础。即达参1井的自然伽玛曲线所反应的古环境变化类似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其波动是受全球变化控制的。基于深度的自然伽玛曲线R/S分析分析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支持了气候学的研究。通过R/S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