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数学   2篇
综合类   15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刘梅 《科技信息》2011,(13):624-624
李白与王维生于同年,都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对于二人的山水诗、送别诗已有学者作过比较研究。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专论二人送别诗之不同。并对产生不同的原因作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72.
(中心论点:“三峡情结”是李白思想感情和诗文创作的重要情结之一,它对李白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影响。论证:首先着眼于事实,叙述李白自志学之年开始直到暮年,在漫长的生活、创作历程中与三峡结下的不解之缘,尤其是李白三经三峡的独特经历,从而证明其“三峡情结”乃事由天成。接着从宏观上剖析李白三峡情结构成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与主体的辩证统一方面阐明:三峡的自然美和三峡民情风俗与文化积淀,形成了李白独特感悟的三峡情结和三峡精神。论证的主体是第三部分,以李白的大量诗文(25)篇分七个方面证明三峡情结对…  相似文献   
73.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一录李白“古赋”八篇。就“古赋”原义而论,似应排除骈赋、诗体赋那种讲究语言骈俪整齐及用韵规饬的赋作。就所录李白八篇赋作句式来看,是否全为古赋之体尚待商榷。此外,李白赋今虽仅存八篇,然就其《大鹏赋序》等所示信息,其所作赋体当远非此数。兹略就李白赋篇之分体归类及篇目等略加辨析,以期雅正。  相似文献   
74.
以"春"的蓄意之"生"来铺叙艺术心灵的诞生,创造滋菡艺术形象,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宗白华对此予以肯认,并提出了十分独特的感性认识论主张:"缘起性空"的象征主义文学观、"浑然一体"的印象主义批评观、建构艺术精神之体系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75.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他自少年时代就有了“喝遍天下美酒,写尽人间诗篇”的伟大抱负.杜甫有诗赞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相似文献   
76.
杨海波的《李白思想研究》不特以李白思想作为整体系统的研究在我国李白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抑且以它在研究上所达到的领先水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完整的体系,是它的一个特色。全书有概论、分论、综论,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完整的李白思想研究体系,体现了这部专著的学术价值。精辟的分析是它的又一特色。作者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和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闪射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77.
《礼记·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业不能长进。创作上也是如此。陶渊明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说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至杜甫,更为重视友朋间的观摩磋商,相互学习。在《杜少陵集》中,“论文”(六朝以无韵为笔,有韵为文,后世沿用,所以“文”也就是指诗)一语屡屡见诸篇什,如:(1)何时一樽酒,共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杜甫和李白在开元二十九年(741)第一次相会的时候,曾经非常愉快地畅谈过创作上的体会(见《遣怀》等诗)。他无限怀念那一次的讨论,渴望能与李白再次细细地“论文”谈诗,互证心得。(2)叹息高生老,新诗日…  相似文献   
78.
唐人说李杜     
鲍晓东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57-58,69
李杜优劣论是中国诗史上聚讼千年的问题,从盛唐时起就起争议。无论是扬李抑杜、扬杜抑李或者李杜并重,对李诗学、杜诗学乃至唐诗学直至中国诗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论者取持哪端,均表现出士人对时代的变迁变化的一种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79.
阮蓓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42-143
宋代杰出学家苏轼,以其特有的性格和人生阅历,形成了“大江东去”的豪放风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千古绝唱。本作参阅了名家关于苏轼其人事其的评价,以自己的和视角,对东坡的身世,诗、人生哲理,作了充满感情色彩的评述,并将东坡与同属豪放型的稼轩、李白的学风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