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5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1808篇
化学   3810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116篇
综合类   145篇
数学   107篇
物理学   1096篇
综合类   988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813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980篇
  2008年   1010篇
  2007年   968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455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物杀菌剂"松刚霉素"是利用生物藕合技术,对灰黄霉素进行化学修饰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它具有灰黄霉素的全部优点,如对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对人畜无毒、无害的优点,同时增强了水溶性,扩大了抑菌谱.本试验通过抑菌率和抑菌圈法进行测定的结果都表明松刚霉素对甜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和豇豆枯萎病原尖孢镰刀菌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松刚霉素对甜瓜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有明显的影响,并影响着其胞外物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综述了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前沿领域,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方面的应用,重点展示生物信息技术在信息交流手段、基因克隆与定位、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空间结构预测和蛋白质功能研究方面的具体运用方法,拓展了生物技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993.
徐雁 《安徽科技》2003,(5):44-46
对于基因的科学研究,是从发现基因的传递规律开始的,1965年,一位奥地利神父--孟德尔--发现并发表了有关基因传递的规律.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了基因--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模型,即我们在中学教科书里读过的"DNA双螺旋模型".20世纪70年代,人类破天荒第一次真正能够拿出基因来做试验,即建立了可以称之为"遗传工程"或"分子克隆"的技术,并第一次用拼凑基因的方法建立了人为的生物,尽管还不完全,还很简单,科学家却用一些基因生产出了"遗传工程"的产品--基因产品.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江苏沿海滩涂具代表性的银杏采叶园(A)、银杏果—叶—农复合园(B)、银杏材—农复合园(C)等3种不同银杏与农作物复合系统中植物和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及生物循环效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复合系统的营养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各模式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ρ)呈现出ρB>ρA>ρC的特征,而钾素含量是ρA>ρC>ρB,同时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变异系数都以B模式最大,钾素的分布较均匀。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基本呈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但各模式各层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具不同特征。养分的生物循环率以钾最高,达55.26%,但模式B、C平均养分循环效率分别为45.6%、53.59%,明显高于A。氮素在各模式的总量是ρB>ρC>ρA,磷、钾都为ρA>ρB>ρC。土壤养分总体特征为有机质含量不高,贫氮缺磷,钾素较丰,因而提高豆类间作的强度,加强秸杆还田力度,增施磷肥是维持系统养分平衡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刘小燕  杜鹃 《甘肃科技》2003,19(11):174-174
4分零5秒就轻快走上18楼办公地点的白咸忠先生,谁会想到他已是"古稀"之年!白咸忠先生出生于山东聊城农家.  相似文献   
996.
The Linnaean system provides ultimate means governing biological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With series of modification,this system has admirably served biological sciences for some 250 years.The new PhyloCode,however,advocates the phylogenetic nomenclature that radically alternates the current nomenclatureal rules.The new proposals upset many systematic biologists and have provoked hot debate on nomenclatural issues.Binomial nomenclature and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are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Linnaean system.Proposed abandonment of these in the PhyloCode is widely criticized for it would not help to promote systematics but create chaos.It is not the Linnaean system but the phylogenetic nomenclature that should be abandoned.  相似文献   
997.
Among entomopathogenic fungi the Entomophthor- al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ur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through induction of epizootics in insect popula-tions[1—3]. Since most species of the fungal group are 4 - characteristic with their special capability of actively dis-charging conidia to favor inf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in host populations, they are ideal targets for epizootiologi-cal study, being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microbial control agents. Currently, 66 species …  相似文献   
998.
Mie理论在生物组织散射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等效颗粒散射模型,运用经典的Mie理论,对生物组织的散射相函数、各向异性因子及散射系数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可见光照射生物组织时,各向异性因子、散射系数随等效颗粒直径增大而增大;等效颗粒直径较小时,各向异性因子、散射系数随入射光波长增大而单调减小;随着等效颗粒直径增大,各向异性因子、散射系数随入射光波长变化不再具有单调性.上述计算结果可合理解释公布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生物组织 散射 Mie理论 等效颗粒  相似文献   
99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5
华伯因对细胞呼吸的研究而获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已研究活机体细胞内氧气消耗的过程,采用测压法以研究活组织切片的吸氧率,搞清了细胞色素的作用。1932年分离出第一种黄酶——参与细胞脱氢反应的黄索蛋白,发现黄酶是与一种非蛋白质成分(今称辅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协同起作用的。1935年发现另一种亦参与生物脱氢的辅酶(今称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的成分中包含尼克酰胺。  相似文献   
1000.
一种用于肿瘤热疗的温度监测和功率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自然科学进展》2000,10(10):953-957
采用Green函数法,获得了对具有任意空间热源项的Pennes生物传热方程的解析解,并给出基于肿瘤杀伤温度及皮表烧伤极限要求而优化热疗参数的措施.从临床实用性出发,给出利用体表温度信息监测体内温度场的关系式.对各种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了实现优化加热的可行性.该方法有助于建立无损的肿瘤热疗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