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17篇
综合类   34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1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报道了南黄大麦的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泡状细胞、叶肉细胞的大小、气孔器的多少和叶绿体的数量与原品种早熟三号基本相近,而细胞核和叶绿体的大小有差异,有的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它反映了大麦叶突变成浅黄色与叶绿体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类型小麦的播期试验和对冀、鲁、豫、皖、苏调查表明:“黄淮冬麦区”的晚茬麦在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3.2℃,冬前0℃以上积温在400℃以下种植偏春性类型品种,一般比种植冬性类型品种增产7.6—13.1%,最高可增产29.4%。种植冬性早熟类型品种可提前3—5天成熟,为秋粮早播、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量报道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分析了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在分蘖盛期地上部以及9个根系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和叶干重等5个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测定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根系性状杂种优势基础上,利用大麦寡聚核苷酸芯片,研究了上述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根系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有1187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差异表达模式可以分为8种类型,即杂种特异型、杂种沉默型、亲本特异型、亲本沉默型、杂种上调型、杂种下调型、杂种偏高亲和杂种偏低亲.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1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发现9(64.29%)个基因与芯片的表达类型完全一致.利用GeneOntology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生长代谢的各个过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电子定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散布在小麦的各条染色体的Bin上,分布在第一到第七部分同源群上的差异表达ESTs分别为158,148,121,140,132,94,127个.  相似文献   
14.
15.
野大麦耐盐变异体的筛选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大麦的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国组织,选取淡黄色,易碎的胚佃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胞悬浮培养。  相似文献   
16.
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遗传改良研究结果:(1)采用酸铝营养液培养幼苗的方法鉴定了我国3871份大麦品种的耐酸铝性,得到一级耐性材料315份,占鉴定总数的8.13劣,(2)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单株籽粒产量损失起主要作用的是有效分菜数下降(P = 0. 7324 )、每穗实粒数减少(P = 0 . 5923 )和千粒重降低(P = 0.5877),由此可见,这是在红黄壤土田间条件下选择耐酸铝性大麦的三个主要选择指标;(3)发现大麦耐酸铝性基因遗传方式除单基因遗传方式外,尚有多基因控制的表现数量性状遗传方式;'(4)从对酸铝性表现敏感的大麦品种“早熟3一号”的花药、幼胚等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通过离体细胞突变体筛选,得到了“耐性细胞系”.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耐酸铝性遗传改良培育出适应酸性红黄壤土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是可行的,亦为开发利用红黄壤土地资源补充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该项研究成果解决了大麦花药培养的关键技术,育成了高产、优质、抗病的啤酒大麦新品种.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建立了育、繁、推结合体系,促进了成果的转化.自1994~1998年,累计种植面积约达28.96hm2,成为我省大麦当家品种.在浙江、陕西、安徽、吉林等亦有种植,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属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木研究以Hayman双列法分析了大麦最重要的啤酒麦芽性状糖化力的遗传.结果表明,在T x7双列杂交中,W*/}*回归分析显著不同于单位斜率,表明有非等位基因互作存在,不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当淘汰非等位基因互作较强的亲木2后,以6 x6双列杂交重新分析,结果符合模型.遗传参数估算表明,糖化力性状遗传控制的显性效应成分大于加性效应,表现为超显性(平均显性度}/H, /D分别为1.046 hLl 1.113),控制该性状并显示显性的基因组数Cii-hz/Hz)约为13组;遗传力较低(砖男分别为29.283写和48.11600).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初步讨论了大麦高糖化力的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19.
《科技园地》2004,(3):19-19
1.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大麦、高粱、燕麦等以含淀粉(无氮浸出物)为主的谷物籽实,占于物质的70%-80%所含粗纤维含量较低,营养较高,适口性较好的饲料。  相似文献   
20.
恒定pH系统中不同大麦品种的耐铝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以相对生长率衡量耐铝性,基本上排除了系统所造成的误差.以相对生长率P衡量根的耐铝性,在恒定的pH系统(pH4. 75士0. 1)中3ppm铝胁迫下,经大田鉴定的一级耐性品种B和H表现了不同的相对生长率,品种B的相对生长率达28%,而品种H只有1400,中等敏感品种Z为15%,而敏感品种S可达17%.结果说明:品种H的耐铝性可能是通过升高根际pH,降低铝的解离程度而实现的.而品种B的耐铝性机制与品种H不同,其耐铝性与根际pH值调节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