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相应的思想道德的支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文化传统是保持中国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基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和为贵"、"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积极思想以及"诚信"的美德,对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是完全相适应的,要取其精华、剔除槽粕,创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新文化、新道德.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外国友人把它列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毫不过分。就连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等20多个国家也已经把珠算作为"新文化"引进,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更应该为独创珠算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珠算已于2008年6月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我国又向联合国申报珠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珠算文化,使之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1919-2009年,中国当代文化经历了90年的科学发展之路:"五·四"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与发轫,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当代文化的百年科学发展历程,即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 ,文化的交流融合也带来文化的碰撞和冲击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 ,必须重视探索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体系。提高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并论述了建设文化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新文化派与学衡派是相互对峙的两大文化派别,也是历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二者的思想比较,有学者撰文指出两派论争有着"仁"与"礼"的"错位":"学衡派强调的是儒家的仁,新文化派攻击的是儒家的礼"。本文乃是对"仁""礼""错位论"的商榷。本文通过对史料全面把握、深入分析,认为两派的争论其实没有错位,其论争焦点落在对"礼"的"节制"作用评价上。  相似文献   
16.
陈伟 《高分子学报》2019,51(8):122-131
“海派京剧”并不是指在上海演出的京剧,而是指清末民初时期在上海形成的一种具有全新内涵的戏剧样式。具体而言,“海派京剧”特指自1867年传统京剧南下进入上海,深受上海本地开埠后发达的工商社会影响和文化转型熏陶,开始演出新的现实故事,传递新的社会观念,表达新的审美体验,引领新的审美趋向,并结合商业经营和运作特点,在剧目题材、道具布景、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革新意识,逐渐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海派京剧”。它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海派京剧根据市民的需求演出现实题材,基于社会的条件倡导求真写实,依据市场的销售推广连台本戏,立足中外文化交流而传播新兴思想。它体现了中国美学思想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从“古代”向“现代”的转换。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前后数十年时间。海派京剧全程参与和承载着这个过程,对五四新文化的促进和积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有力的推手与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开创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中,很多新思想相继出现,如:以文学革命为契机的美学变革、以戏剧改革为契机的文学改革、追求形式美学,它们颠覆传统,在本质上提升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8.
回顾百年中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可以用"变"与"新"来概括:百年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和特点是"变",而百年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和特点则是"新"。新政、新民、新文化就代表了百年思想文化的进路[1]。基于此思路,薛其林博士主编了《辛亥革命与长沙》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全面地揭示了长沙在"变"与"新"这一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清末留日人士,对国民的奴性、中国贱武思想,否定个体和个人意志的封建宗法观念,以及儒学和其他习俗,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为当时的救亡热潮所掩盖,因而鲜为人知。这种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其积极、进步的方面,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期,学术界的“空间转向”使诸学科呈现交叉互渗的态势,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天然的依存关系,激发和塑铸了人类的空间意识,也为文学与地理学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新文化地理学”把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地域的多维存在,重视对地方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脉的研究,把地点感的研究转向“地点身份”的研究,注重空间景观的符号学意义和象征学意义。在“新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下,阿来的文学创作具有典型的空间化写作特征,他将地理、空间、文化与文学相结合,通过对嘉绒藏区民族文化空间背景、空间记忆及其文化表征的描述,展示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空间化写作构成阿来文学文本生产空间的多元性和文本自身的异质性,也给读者阅读和阐释民族文学提供了多重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