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化学   15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93篇
物理学   304篇
综合类   27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陈骏的《文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谈及文法修辞的专著,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陈骏创作实践中运用多种积极辞格阐述相关的修辞理论,以评价他的积极修辞观;《文则》“虽以事出创造,不无瑕疵”,但论及了语法、句法、辞格、文章、风格、文体等多方面内容,初步建立了大修辞学体系,体现了现代修辞学界所倡导的广义修辞观;陈骏虽是对《诗》《书》《礼》《易》《春秋》等静态书面语言的考察,但用动态的辩证的眼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体现了动态的辩证的修辞观。  相似文献   
22.
为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当代英语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优化指导,导之有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素质化、创新化的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23.
技术预见:科技管理新的战略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
谢剑先生《试论中国大陆的民族识别工作及其问题》一文值得商榷。“何谓民族”之争是中外学术界的普遍现象;范文澜、费孝通等的有关论点与毛泽东思想息息相通,并非所谓马列主义的“异端”。中国民族识别的指导思想不是“斯大林的标准”而是毛泽东民族观。这项工作的过程并不那么“草率”或“独断”,而是相当谨慎且民主的。谢先生所议诸问题并非民族识别所引发。认真分析却能证明民族识别的成功。中国民族识别在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科学内涵的全新观念指导下,通过民族学界与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理顺了千百年间未理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识别的成功经验是中国民族学界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25.
教学内容如何恰当选择教学媒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国内不少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组合教学是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根据不同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要  相似文献   
26.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对其作出封建糟粕和民族精华的区分,需要有现代精神和理性态度.据此,对先秦儒家忠孝观的基本内容做出考察、分析和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唯物史观对先秦儒家忠孝观做全面的、整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27.
我国加入WTO以后,急需大批既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WTO人才,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就要实施创新教学。这种创新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观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培养出适应WTO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8.
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学科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明确化学研究和化学发展中的唯物现。  相似文献   
29.
天人观是老庄思想的核心问题.天人合道、以人法天与天人混同、天而不人分别是老子庄子天人观的基本内涵.与此相关,老庄对其天人观的文学呈现也各有特点.大略而言,老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哲理品格与诗性感悟色彩,庄子的特点则是人物形象的系列化、理念化与寓言化.  相似文献   
30.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