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数学   3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阐述了车载式抽油技术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施工工艺.实践表明,该项技术不仅适用于老油田低产、低能井和边缘井的挖潜增效,而且适用于探井抽汲求产、注水井降压增注和新井投产排液解堵,同时也为低渗油田的开发方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
特高含水期扇三角洲储集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分析岩芯、测井、生产资料等静态和动态资料,并在油藏三维两相模拟的基础上,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双河曲田北块Ⅳ1-3层系扇三角洲储集层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成因因互及潜力类型。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储集层油藏特高含水开发期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和隐蔽,不同储层砂体剩余油分布、潜力、水淹模式不同,前缘席状砂体、河口坝砂体是进一步挖潜的对象。层内、层面及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了水驱油田的开发和剩余油的分布,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厚度及垂向上剩余油的分布,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及剩余油平面分布。在完善井网的基础上,进行注采结构及注水合理调配是扇三角洲储集层油藏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挖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对荣兴屯地区古近系油气藏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以揭示其潜在的增储目标。利用地震、钻测井与测试等资料,通过制作已有油气藏分布的平面图、剖面图,明确了油气藏类型多为断层有关的构造型及复合型油气藏,平面上多呈点状与带状主要依附于荣兴屯等主断裂及其伴生构造上,其富集程度表现为南优北差、西富东贫;油气纵向贫富差异大,主要发育层位依次为东三段、沙一段及东二段,其中以东三段最优;复杂断裂体系与不同类型的储盖组合对油气纵向展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之具有"线运点聚"纵向叠置成片的复式聚集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荣兴屯斜坡带是有利的潜在增储目标区,目标类型是与断裂相关的构造型及复合型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24.
针对卫城油田低渗复杂断块油田存在的层间吸水不均,层间矛盾突出,井况事故严重,注采完善程度低,油井严重供液不足,稳产基础差等问题,通过加强地质基础研究、深化储层、构造认识等一系列的做法,落实了剩余油的地区分布量,介绍了挖潜改造措施,使开发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水驱控制程度变好,区块连续三年实现产量上升,采油速度上升,投入产出比为1∶1.67。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提出了注水开发老油田的分析指标,为老油田的稳产积累了认识资料。  相似文献   
25.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平面、层间、层内矛盾日益突出、储层油水关系分布复杂,井网井距适应性、工艺措施效果逐渐变差,投入产出效益下降。针对老区开发中后期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油藏精细描述技术为手段、开展了储层裂缝描述、三维随机建模、剩余油表征、井网井距适应性、注水开发技术政策,配套采油工艺技术等一系列研究。进一步深化了油藏认识,弄清了油藏潜力,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剩余油富集区加密,老井侧钻利用,难采储量水平井挖潜,局部注采井网调整,提排稳油,注水开发政策调整等挖潜措施。成果实施后,油藏地层压力稳步上升,剖面动用程度提高,老区递减明显减缓,5年中新增标定可采储量116.45?04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6.
储层非均质的影响因素多,非均质对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控制作用强,特别是在开发后期影响剩余油的分布.在对影响储层非均质的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聚类理论来确定储层非均质分布.该方法能够对影响储层非均质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综合分析、综合分类,在梁家楼油田南区C47块S3中油层非均质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划分出了特强非均质区、强非均质区、中等非均质区、弱非均质区、特弱非均质区,为储层非均质的研究和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该油藏于1982年投入开发,通过合理的部署开发井网、及时的实施早期注水和成功的应用大型压裂改造增产手段等,区块采收率得到不断的提高。随着油藏的深入开发,近年来由于上返采油和转采气井多及新增事故井影响,区块注采井网受到损坏,油藏稳产和调整挖潜难度加大,开发形势明显变差,因此卫81块需完善注采井网、优化注采系统以改善其开发效果,使递减得到控制,遏制产量的持续下滑。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方法以华池油田华78区为例,在充分利用注水井的吸水剖面资料、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注水见效和措施增油等动态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物质平衡原理,从地质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绘制小层剩余油饱和度图,分析小层水淹状况,定性一半定量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受地质因素和生产动态双重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油藏边部、井网未控制及不完善区,储层渗透率较低的区域,储量动用程度较差,剩余油富集。结论根据地质-动态分析法预测剩余油分布,结果可靠,与实际生产情况吻合较好,从而为下一步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通过建立"均质系数"概念,对孤东油田开发单元进行分类,综合利用相渗模型法、经验公式法等方法,计算了不同水驱开发单元驱油效率、体积波及系数和采收率.提出了不同类型开发单元下步提高采收率的方向,Ⅰ类单元主要是提高纵向波及程度,Ⅱ类单元主要是提高驱油效率和体积波及系数,Ⅲ类单元要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分析表明,目前孤东油田的三类开发单元均有一定调整潜力.  相似文献   
30.
王海 《珠算》2014,(7):22-22
借助“福特制”财务共享理念优化业务流程、挖潜降耗成为了大型企业的有益探索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