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某斗轮式挖泥船水下泥泵吸入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船目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刮泥板和集泥挡板进行了改造设计,并对改进前后的体积增加量进行了计算对比.同时对水下泥泵装置的吸泥管管口接头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的结构进行了阻力计算与比较.改造后挖泥浓度有了很大提高,有效吸泥区增加了10°左右,局部阻力损失减小了55.2%-88%,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工况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22.
李彦  李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6):1218-1221,1230
以900 m/h绞吸式挖泥船为对象,针对其疏浚模型,以土方量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绞吸式挖泥船的优化控制策略,并将推出的工艺参数值作为疏浚控制中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3.
耙吸挖泥船在港口建设中有着较重要的应用,尤其在长距离深水航道和运营港区的维护工程中,其特性更加具有优势。该文针对耙吸挖泥船施工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阐述了耙吸挖泥船如何提高施工效率、边坡施工及扫浅实施,有助于类似工程的安全、高效、节能、经济施工。  相似文献   
24.
绞吸式挖泥船疏浚动态特性与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绞吸式挖泥船疏浚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采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C 语言和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图形函数,仿真不同疏浚工况下的动态特性,有助于指导挖泥船的高效,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5.
疏浚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挖深河流或海湾的浅段以提高航道通航或排洪能力,在河道整治的施工过程中,本文提出了四种河道疏浚工程挖泥船的施工方法,并就妥善解决河道疏浚泥土的处理,拓宽航道土方的利用渠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孙小康  刘传磊 《工程与建设》2022,(2):440-443,477
近年来,许多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非洲国家海外市场.为满足铝土矿、铁矿等矿产资源装运,港口航道往往需要满足全天候通航条件,年出运能力达到7000 t以上,这对航道技术规格要求较高.文章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根据当地的水文条件及地质勘探结果,通过分析数据及结合实际情况,论证耙吸式挖泥船及绞吸式挖泥船在疏浚中的...  相似文献   
27.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理论的全局寻优算法。文中首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然后比较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粒子滤波算法的异同,并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到粒子滤波算法中,解决了粒子贫乏的问题,提高了每个粒子的作用效果,同时给出了PSO-PF算法的基本步骤。最后将PSO-PF算法应用于自航耙吸挖泥船的泥舱溢流损失估计中,采用实测工程数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PSO-PF算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自航耙吸挖泥船操作人员的施工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耙吸挖泥船疏浚中装舱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将某大型耙吸挖泥船作为研究对象,以装舱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干土吨产量为优化目标。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优化策略,并对实船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得到具体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绞吸式挖泥船水下绞吸砂土的效率问题,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提出了一种研究绞刀绞吸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并且建立了基于绞刀的流体计算域模型和砂土的离散元接触模型。利用这两个模型模拟了砂土被挖泥船绞刀切下以及通过管道排出的完整过程,得到了五臂绞刀和六臂绞刀在不同转动速度和横移速度下的绞刀转动功率和导送效率的变化规律,并与实船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转速恒定时,绞刀转动功率和导送效率随着横移速度的增大而逐渐上升;当横移速度恒定时,绞刀转动功率随着转速增大显著上升,而导送效率先上升然后又降低;在不同工况下两种绞刀的转动功率基本相同,但六臂绞刀的导送效率优于五臂绞刀;数值模拟获得的绞刀转动功率和导送效率与实船数据对比误差分别约为15%和25%,验证了本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