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张军 《遵义科技》2005,33(3):50-51
水稻旱育中、大苗从苗床直接取苗,带肥泥抛栽,是我县根据当地稻油两熟区的实际,为了解决稻油两熟区茬口矛盾突出特点,同时克服塑料软盘育苗抛栽,只能抛栽冬闲田的局限,经系统改进和完善而提出的一套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为了进一步深化该荐技术,探索其合理施肥时期,施肥量,更加完善该技术,特作试验。  相似文献   
32.
水稻旱育秧抛栽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3.
34.
该项目针对东台市水稻生产实际,改进和简化了旱育苗床的培肥工序;组装配套了可提高秧龄弹性、秧苗素质有新突破的塑盘旱育实用技术;增加了抛秧的直立苗率,促进了大田早发.并通过薄水抛秧、适当降低基本苗与控水调肥等技术的开发集成,有效地协调了旱育抛秧个、群体系统,显著提高了成穗率;建立了塑盘旱育抛秧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新体系;丰富与发展了稻作技术.  相似文献   
35.
36.
水稻抛秧的四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技术在各地已推广多年,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农户产生了许多误区,使抛秧未能达到预期的增产效果,必须加以改正。 一、播种的误区 许多抛秧资料上介绍,1hm~2大田的播种量为:早稻常规稻52.5~60kg,杂交稻22.5~30kg;晚稻常规稻30~37.5kg,杂交稻15~22.5kg。但不少农户认为种少不保险,  相似文献   
37.
水稻在农业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种植从撒种到插秧,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又有了抛秧的新技术,抛秧的水稻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抛秧的水稻没有缓苗期,在这诸多优势下,抛秧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产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各环节及其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杂交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方式可以提高秧苗素质.大田抛秧在600盘/hm2密度下有较好的生物学性状和最高产量.与传统育秧移栽方式比,产量提高11.35%.“汕优63”的6年平均产量达7 499.25 kg/hm2.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随着水稻抛秧技术的日趋成熟,西湖区水稻抛秧面积迅速扩大,为探明水稻在抛栽条件下高产高效的经济施氮量,于1998~1999年间通过对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氮肥效益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对氮肥的经济合理施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水稻在抛栽条件下科学、合理、经济地施用氮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双季抛秧早稻为嘉早935,晚稻为丙93-390;单季晚稻抛秧为丙96-42。以上品种均为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杭嘉湖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1.2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试验地点选在西湖区袁浦镇袁家浦村大汪畈内,地力较高,土壤为…  相似文献   
40.
晚稻免耕抛秧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全耕抛秧相比,免耕抛秧水稻根系发达,分布在浅表层,生长后期叶片长势好,青叶数多,合成干物质多,具有良好的穗粒结构,穗大粒多,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干物质积累多,最后形成了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