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5篇
  免费   794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化学   1496篇
晶体学   158篇
力学   515篇
综合类   92篇
数学   57篇
物理学   1130篇
综合类   7840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马逢时  李家明 《合成化学》2019,27(9):698-703
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阿魏酸为先导物,利用基于受体结构的理性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吡嗪-3-基)甲氧基]芳酸衍生物(6a~6f)。以2-甲基吡嗪和不同取代的芳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自由基卤代反应、醚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6a~6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表征。体外药效筛选结果显示:6a~6f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E)-3-甲氧基-4-(吡嗪-2-甲氧基) 苯丙烯酸(6a)和3-(2-吡嗪甲氧基)-4-甲氧基-苯甲酸(6e)的活性优于奥扎格雷和阿魏酸。(E)-3-甲氧基-4-(吡嗪-2-甲氧基)-苯丙烯酸(6a)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优于化合物(E)-3-(4-(吡啶-3-基)甲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12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高温合金中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金玉  谢文兵 《分析化学》1995,23(3):284-287
研究了混合基体改进剂,灰北、原子化温度以及共存元素的干扰,采用镧和钙作混合基体改进剂后,硅的灵敏度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强,可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直接测定高温合多中硅。方法特征量为0.2ng,检出限为2.3μg/g,对于含硅量为400μg/g左右的合金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5%左右,回收率在90%-110%之间。  相似文献   
123.
稀土离子(Nd3+, Sm3+, Eu3+, Gd3+, Tb3+)对抗凝血因子(ACF Ⅰ)的内源荧光有不同程度的淬灭作用.稀土离子与ACF Ⅰ荧光滴定的结果表明, ACF Ⅰ分子中有两个稀土离子结合位点,稀土离子和钙离子在ACF Ⅰ分子中两个结合位点是共同的竞争结合位点.每个稀土离子与ACF Ⅰ的结合常数K1和K2相接近,说明两个结合位点的结构可能基本一致.不同的稀土离子与ACF Ⅰ之间有相近的结合常数K1或K2,表明ACF Ⅰ分子中的两个结合位点在结构上都有较大的柔性,这种结构柔性为钙离子在ACF Ⅰ与活化凝血因子X的结合反应中所起的激活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24.
合成Keggin结构钨硅、钨锗、钨磷、钨坤两电子及四电子稀土钐盐杂多蓝,铈量滴定及元素分析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还原电子数及化学组成,采用IR,UV-Vis,^183W NMR和ESR等对其结果进行了表征,在人T淋巴MT-4内,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抗艾滋病毒(HIV-1)活性及毒性测定,发现Keggin结构钨硅、钨锗四电子稀土钐盐杂多蓝具有较强的抗HIV-1活性,其中钨锗酸钐四电子杂多蓝(代号HPBR-2)具有较高的治疗指数。  相似文献   
125.
Y掺杂对氢氧化镍电极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内掺稀土元素Y的β-Ni(OH)2和α-Ni(OH)2材料, 并通过XRD、TEM、CV 和充放电测试等方法研究了Y元素对这两种晶型活性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高温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影响, 发现Y元素可显著提高β-Ni(OH)2和α-Ni(OH)2材料的高温性能, 且作用机理相同, 均是通过提高析氧过电位来改善镍电极的高温充电效率. 但是α-Ni(OH)2在高温下的相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6.
以炔诺酮中间体面△~(5(10))-雌甾-3,17-二酮-3,3-双甲醚(4)和消旋18-甲基炔诺酮中间体dl-18-甲基-△~(2(3),5(10))-雌甾-二烯-17-酮-3-甲醚(5)为原料,在四甲基氟化铵催化下和三氟甲基三甲基硅烷(TMSCF_3)发生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硅醚中间体分别经多步反应合成含三氯甲基的甾体化合物1a,b,2a,b和3a,b.总产率分别为82%,76%,54%,62%和27%,25%.17位三氟甲基经X-单晶衍射证明处于α-位.化合物1a,2a和3a经初步药理测试显示具有良好的抗生育活性.特别是化合物1a,对大鼠子宫胞液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是米非司酮(RU 486)的3倍.化合物1b,2b和3b的药理测试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27.
1.引言 锰酸锂阴极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环保、安全性能较好等优点,已被国内大多数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作为手机电池的阴极材料。但锰酸锂在高倍率电池中的研究和应用还较少,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常用的高温固相法合成的锰酸锂产品粒径较大,在几个微米左右,锂离子在其颗粒内部嵌入脱嵌时迁移路径较长,导致其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不佳。  相似文献   
128.
负载型CuO—ZnO/γ—Al2O3催化剂抗硫中毒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佳  杨锡尧 《分子催化》1993,7(2):127-133
采用XPS、TPR法证明浸渍法制备的CuO-ZnO/Al_2O_3催化剂中的CuO、ZnO和γ-Al_2O_3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Cu量≤7.0wt%,Zn量≤11Wt%时,CuO和ZnO以单分子层分散在γ-Al_2O_3上.催化剂表面Cu和Zn实际含量的比值远小于配制时的比值(Cu/Zn=2),表明ZnO比CuO优先分布在表面.因ZnO比CuO更易和S作用生成ZnS,ZnO在表面的大量存在减少了Cu被S中毒的机率;另外CuO单层分散在Al_2O_3上,还原后生成的Cu~0,由于γ-Al_2O_3的拉电子作用使其处于缺电子状态(CU~(?+)),加上催化剂表面可能有部分CuO和Al_2O_3形成尖晶石,使一部分Cu以Cu~(n+)存在,Cu~((?)+)或Cu~(n+)对S的吸附弱.以上两个原因使负载型铜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硫中毒性能.  相似文献   
129.
研究了中华麦饭石浸液对香烟烟雾水溶物引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麦饭石浸液能显著降低由香烟烟雾水溶物引起的微核率,可能具有减轻由吸烟引起遗传损伤的作用。此外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0.
4-Morpholinoacetophenone thiosemicarbazone, MAPT, and its nickel(Ⅱ) and copper(Ⅱ) complexe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pectral methods (FT-IR, ^1H NMR) and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the complexes have been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in DMF media showing metal centered reduction processes for both of them. The redox properties, nature of the electrode processe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es were discussed. [Cu(MAPT)2]Cl2 complex shows Cu(Ⅱ)/Cu(Ⅰ) couple and quasi-reversible wave associated with the Cu(Ⅲ)/Cu(Ⅱ) process. The reduction/oxidation potential values depend on the structures of complexes. Also,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against S. aureus, E. coli and B. subti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