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篇 |
力学 | 1篇 |
数学 | 1篇 |
物理学 | 2篇 |
综合类 | 10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复苏术传统的观念已受到冲击,现代的涵义而盲,复苏术包括保持心肺和脑的供血,恢复原来呼吸、循环及脑功能的各种措施.当心搏停止4分钟以内进行第一阶段复苏术,在8分钟内进行第二阶段复苏术成功率最高.笔者为探讨心肺循环骤停的抢救成功率,结合我院心肺脑复苏术成功5例病人,就复苏术中问题及规范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4.
动感单车课程的原理以及对健身人群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感单车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室内团体有氧课程,它所具备的能量区间安排给不同健身目的的人群有了充分选择的空间,对规律性参加动感单车课程16周的健身人群受测试者参加课程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和心肺功能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6周规律性参加动感单车课程练习后能够明显达到健身人群所需要的身体形态与机能的训练目标,表明每周四次,每次45分钟,持续16周的动感单车训练能够对健身人群的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从脉动和运行性能方面分析了体外心肺复苏器拖动系统半波供电的直流激磁电路的优缺点,指出应改为全波整流供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6.
以临床案例形式探讨外科手术中心脏骤停发生的原因及抢救措施等,为防治这一严重术中意外事件提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外科手术中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平稳的麻醉、术中良好的监护,可预防和早发现心脏骤停的发生。对高龄、合并有基础病变且身体状况差的患者术前要适当调整,加强术中监护,手术操作轻柔,亦可减少和预防普通胸外科手术中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术中骤停应迅速实施"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压是保证心脏和大脑成功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低频脉冲复苏治疗仪即针灸急救心肺脑复苏(CPCR)治疗仪,是蓝金针灸研究所研制的独具中医针灸急救和低频脉冲电极经穴除颤、CPCR特色的医疗急救器械产品。经广东省药监局审核定为国家Ⅲ类医疗器械,由于该仪将中医学宝库中的“针灸醒脑开窍复苏”瑰宝与现代电子技术成功结合,使用安全、便利,无需气管插管即可在一分钟内通过针刺或电极,直接激活晕厥、休克、心衰、呼衰或骤停病人特定经脉经穴的经气,进行快速高效的疏调气机、气血逆乱之阴阳的急救或复苏,也可用于急救前后及疑难病、常见病的治理和家庭保健,适用于各类医疗单位、家庭以及飞机、轮船等各种发病现场使用,现已被广东省科技厅列入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08.
黄晓丽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34-37
为了了解湖南省肥胖女大学生出现率及其体质现状,选取湖南省不同地州市区5所大学的二年级女学生6127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体质监测标准和方法进行体质健康的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湖南省女大学生肥胖出现率已达7.93%,其心肺机能和身体素质与同年龄正常体重女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湖南省肥胖女大学生出现较高,心肺功能水平较差,身体素质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早期持续的血液净化、突破常规的手术止血、个体化的呼吸支持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等高级生命支持方式历时74天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性猝死、超大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心肺复苏(CPR)132分钟复苏成功后多器官功能衰竭(PR—MODS)(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脑功能障碍、呼吸衰竭、胃肠功能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10.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是《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容量大、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并进一步强化学生急诊、急救、监护意识,掌握急救知识和监护技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