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1.
针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调,德里达举起了捍卫马克思精神的大旗.他所高举的马克思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批判,更是一种给人以未来的"弥赛亚的召唤".正武这种批判精神,为其解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打下了链接的楔子.  相似文献   
12.
德里达看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就是一种异质性的播散,而不是直接继承马克思的原本固有的观点。德里达把批判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本身就包含着相当浓厚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色彩;通过德里达与马克思就批判差异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们都把批判精神贯注在自己的哲学中,但二者所批判的对象却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在他的《逻辑研究》第二卷的"第一项研究"中,对意义与表达、表达与标志等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语言哲学和意义理论实行解构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对胡塞尔所作的一系列本质性区分中所包含的内在矛盾的揭示,达到对这一系列区分的有效性及作为其前提和预设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在场形而上学原则进行瓦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德里达的文学批评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时代和思想背景。德里达既有作为阿尔及利亚籍犹太人的童年经验、法国巴黎“高师”求学经历的外在影响,又可以从胡塞尔、索绪尔、海德格尔的身上找到相应的内在思想资源,最后形成他的文学批评是“延异”哲学,也即“解—建—构”。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反对罗格斯中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号召打破一元中心和二元对立,建立无中心或多中心的开放式体系,这对强调终极文本,作者权威,原作至上的传统译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拟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入手,深入浅出的解析解构主义翻译观,并通过对苇努蒂翻译理论的分析,给读者提供一个解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被“路在何方”的困惑纠缠已久.问题来自于由“学术话语”制造的种种时尚“话题”,对体现真正思想内涵的学术“问题”的取代.所谓的“扯淡”之风盛行不衰,是导致当代中国文论界,在貌似喧哗的背后实质在自言自语的症结所在.只有通过对理论主义的批判而终结这种不良之风,才是文艺美学开辟继往开来之路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7.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率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柏拉图时代,诗与哲学之间的争吵就已经开始了。进入当代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则要解构"诗与哲学之争"。这其中,海德格尔从建构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本体论"出发,通过阐述"诗"与"思"的关系入手,要求实现了"诗"与"思"的同一;而德里达则从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通过哲学和隐喻关系的分析,实现哲学与文学的同一。两个人的目标都是要解构"诗与哲学的论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幽灵政治学"以苏东剧变后的时代现实为背景,以马克思的异质性遗产为阐述主题,以祛除现实政治的苦难为宗旨,架构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体现着特定的伦理意蕴。马克思"幽灵"内蕴着政治伦理的追求,是复数的亡魂。德里达从马克思"幽灵"的政治伦理精神中提炼出了正义,作为我们应该秉持的价值法则,并认为"追求正义",是我们建构理想生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美学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它代表着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兴盛,与结构主义的衰落有着直接的关系。德里达的批判方法是从被批判者的理论内部找出其矛盾,找出瓦解自身的力量,让结构自行解构。他从否定社会、怀疑社会走向否定秩序、否定结构、否定既存的语言体系。这一对结构主义批判的胜利,体现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决定性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