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752篇
化学   1842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58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510篇
综合类   115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51.
通过在尿素前驱体中添加单宁酸, 原位缩聚形成碳自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3N4).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X射线衍射(XRD)仪和同步热分析(TG-DSC)等方法对碳自掺杂 g-C3N4的形貌、 物相结构和能带价态组分进行表征分析, 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原位光微量热-荧光光谱联用仪获得碳自掺杂g-C3N4降解罗丹明B的原位热/动力学信息和三维荧光光谱信息, 探讨了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微观机制. 结果表明, 单宁酸浓度≤10 mg/mL时, 碳会取代七嗪单元结构的氮原子形成g-C3N4骨架碳自掺杂; 单宁酸浓度≥ 20 mg/mL时, 碳以无定形形式沉积负载在g-C3N4表面上形成无定形碳自掺杂. 骨架碳自掺杂g-C3N4形成的π电子有效缩短了禁带宽度, 减小了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几率, 比无定形C掺杂g-C3N4显示出更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催化主要活性物种为h+和·O2-. 碳自掺杂g-C3N4光催化降解过程可分为光响应吸热、 降解污染物放热平衡过程和稳定放热3个过程. 其中骨架碳自掺杂g-C3N4(C/N摩尔比为0.844)在光照1000 s内, 三维荧光光谱检测的RhB降解率锐减, 光照1000 s后, 其RhB降解率为87.6%, 分别是原始g-C3N4和无定形碳自掺杂g-C3N4的3.13倍和1.95倍. 光照1000 s后, 光微量热计显示以矿化和降解非荧光发色中间产物为主, 并保持以热变速率为(0.9799±0.5356) μJ/s稳定放热, 为拟零级反应过程, 是光催化反应的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152.
应用四级杆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ICP-MS)对黔东南天柱地区各典型金矿床(点)含金石英脉及近矿围岩的微量、稀土元素进行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其微量、稀土分布曲线与区域变质岩基本一致,表明金主要来源于区域地层。部分石英脉样品的稀土配分模式为"平坦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更接近上地幔或下地壳的稀土组成特征。同时,W、Mo等高温成矿元素的相对富集,暗示可能有深部岩浆活动影响了成矿。Y/Ho、Th/U的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部分矿床可能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153.
分析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水蒸汽蒸馏装置在半微量有机实验中的应用。该装置具有节约能源、占实验台面积小、安装拆卸方便、整个实验完成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4.
The reaction of furan-2,3-diones with S-methylisothiosemicarbazide hydroiodide yielded novel 1,2,4- triazine-5(4H)-ones, and reaction of furan-2,3-diones with diaminomaleonitrile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pyrazine-2,3-dicarbonitrile derivatives, and the hydrolysis of these product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more new pyrazine-2,3-dicarbonitrile derivatives. These compounds are potential herbicides and pesticides.  相似文献   
155.
二芳基碘鎓盐属于有机高价碘化合物,具有无毒、反应条件温和以及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受到广大化学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利用二芳基碘鎓盐在金属催化下进行的芳基化反应为一些难以合成的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简便、高效的方法;同时,二芳基碘鎓盐在无催化剂下进行的芳基化反应,为C—C偶联反应开辟了新的绿色合成路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芳基碘鎓盐在有机合成中促进芳基化反应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利用二芳基碘鎓盐作为芳基化试剂与有机金属试剂、烯烃和炔烃类以及杂环化合物进行芳基化反应的研究;总结了二芳基碘鎓盐与杂环化合物反应中钯催化和铜催化下芳基化反应的机理,最后对二芳基碘鎓盐在今后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6.
通过XRD衍射法对从交通事故案发现场中,采集的泥土A样品进行物相及成分分析,并与案发现场周边30km范围内的13个挖土工地采集的泥土样品比对,发现样品A的衍射峰及物相成分与其中5个工地所采集的泥土样品相符,肇事车辆疑属这5个工地。结果表明,多晶粉未XRD衍射法在交通事故物证司法鉴定中,具有分析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低、科学性强的特点,为交通事故的侦破处理及打击交通违法犯罪提供更为有效、便捷、快速、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7.
研究了低功率超声(US, <38 W)对NaClO氧化非离子型碘代X射线造影剂—碘帕醇(IPM)的增强作用及机理, 考察了NaClO添加浓度和超声功率的影响, 分析并计算了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及其贡献.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 推测IPM的降解路径. 结果表明, 低功率US显著增强了NaClO对IPM的氧化效果, 在25 ℃, pH=5.8, NaClO浓度为0.12 mmol/L条件下, 10 mg/L IPM在60 min的降解率达到85.8%. 其中NaClO氧化、 HO·和活性氯自由基(RCSs)是US/NaClO增强IPM降解的主要原因, 自由基分析计算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15.82%, 4.65%和79.53%. NaClO浓度在0~0.24 mmol/L范围内, IPM的降解率随NaClO浓度升高而增加, 60 min后降解率由4.75%增加到91.12%; 超声功率为28.5 W, 降解率达到最高. 在 15~45 ℃温度范围内, IPM的降解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 反应活化能(Ea)为59.03 kJ/mol. HPLC/MS/MS共检测出5种中间产物, 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 初步推测了IPM在US/NaClO体系中的降解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158.
选用淀粉为指示剂,保持溶液pH为4-5,控制O3的通入量,将废液中的I-定量氧化至I2,废液由蓝绿色突变为棕色,剩余I-的浓度小于4×10^-5mol·L^-1,I2的回收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159.
根据KIO3与过量的KI在盐酸中反应生成I3-,I3-进一步与罗丹明6G(Rh6G)生成离子型缔合物,从而使整个体系的吸光度显著降低,提出了流动注射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以碘酸根计)的方法。实验对泵管、反应圈、进样环及显色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进行了试验及优化。在常温下,当碘化钾浓度为0.01 mol·L-1、盐酸浓度为0.1 mol·L-1、Rh6G浓度为0.004 g·L-1时,实验条件最佳,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0~800μg·L-1,检出限(3S/N)为13μg·L-1,用于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8.6%~10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12)为0.93%(400μg·L-1的碘酸根)。  相似文献   
160.
在ZnI2为催化剂,Togni试剂为三氟甲基化试剂,CHCl3为溶剂的条件下,以中等收率(30%~65%)实现烯烃的碘三氟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既含碘又含三氟甲基的酯类、酮类、酰胺类、腈类等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9F NMR,IR,MS和HR-MS表征。其中4,4,4-三氟-2-碘丁酰胺,4,4,4-三氟-2-碘-N,N-二甲基丁酰胺和6,6,6-三氟-4-碘-3-己酮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