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化学   283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15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71.
邓萌  汪茫  陈红征 《化学学报》2011,69(4):477-482
通过改变掺杂剂种类、反应时间、电流密度等合成条件, 在神经微电极表面通过电化学沉积一系列厚度及形貌不同的导电高分子聚吡咯(PPy)涂层.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涂层化学组成及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PPy涂层对神经微电极电性能的影响. 电化学阻抗谱表明, 在神经信号相关的1 kHz频率处, 神经微电极阻抗值可降低至原来的1/55. 循环伏安曲线表明, 随PPy合成时间加长或电流密度提高, 电极总电容量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72.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质子化那可汀在水/1,2-二氯乙烷微界面的转移机制,计算了与界面转移有关参数,并且研究了那可汀的界面电位响应,将那可汀液/液界面微电极用于测定人尿中那可汀含量,回收率为92%~106%,检测下限为3×10-5mol/L。  相似文献   
273.
掺杂球形氢氧化镍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i(OH)2粉末微电极,认为Ni(OH)2微电极电化学过程是一个准可逆过程且电极反应在Ni(OH)2/NiOOH之间进行.研究了在阳极过程中掺杂元素对Ni(OH)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发现掺Co后比纯Ni(OH)2的扩散系数提高近1倍,而掺Zn后则扩散系数有所降低.掺Co和Zn后Ni(OH)2电极的析氧电位均比纯Ni(OH)2的析氧电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74.
采用电解氯化法制备Ag/AgCl参比电极,结合铂丝辅助电极及毛细玻璃管制作微区电化学测试用毛细管微电极,借助电化学测试及微观形貌分析研究了不同电解工艺参数及毛细管管口口径对微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极化电流密度、极化时间、电解液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Ag/AgCl参比电极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在浓度为0.25mol/L的HCl溶液中以3.2mA/cm~2的极化电流密度极化30min时,所制Ag/AgCl参比电极稳定性最佳;将微电极的毛细管管口口径控制在50~110μm时,可保证较高的微区电化学测试成功率。  相似文献   
275.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甲蓝在活化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并对该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该膜修饰的电极对多巴胺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催化峰电流与底物浓度在2.0×10-6~1.2×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该膜修饰电极能有效消除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相互干扰,使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催化峰电位差达210mV.用这种微电极对注射液中的多巴胺进行测定,回收率在98.75%~101.5%之间.该检测过程无需除氧,可望用于活体分析.  相似文献   
276.
采用C-MEMS(carbon-microeletromechanic system)新型工艺制备碳微电极,将光刻胶经光刻、热解而得到导电碳微电极图形.利用国产BP212光刻胶及进口SU-8光刻胶高温热解分别得到方块电阻为120 Ω/□的平面碳微电极和厚度约为7 μm的柱状三维电极.该工艺与金属微电极制备方法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强,设计灵活的优势,所制备得到的碳微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77.
刁国旺  张祖训 《分析化学》1999,27(6):732-736
设计安装了具有温度扫描功能的低温电化学研究用温度控制仪,并测量了四氯苯醌在二甲亚砜和乙腈溶剂中的极限电流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78.
钾离子(K+)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其异常变化与脑缺血等脑部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体内获取K+的变化对了解K+在大脑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单链DNA诱导结构变化的微电极,用于高选择性地检测大脑中的K+。电化学探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适配体片段用于特异性识别K+,末端炔基基团用于高稳定组装探针于金表面,头部修饰的二茂铁基团作为电化学活性基团提供响应信号。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调控适配体的烷基链的长度,可以有效调节微电极的线性响应区间。其中优化后的电极LAC电极对K+检测体现出了高的选择性,在10μmol·L-1-10 mmol·L-1的线性范围展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最终该新型微电极被成功应用于活体小鼠大脑中K+的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279.
介绍了一种用于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的2 x2微电极阵列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个直径为20 μm、中心间距为100μm的圆形微电极.4个电极点周围都布满地线作为参考电极,4个电极点与参考电极的间距分别为5,10,15和20μm.芯片版图设计及验证采用华大九天系统设计软件Zeni完成,并通过无锡CSMC公司的0.6 μm DMDP CMOS标准工艺实现,芯片面积为O.28mm x0.40mm.对芯片进行了在晶圆电学测试,采用频率为10 Hz~1MHz,幅度为50 mV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分别测试4个电极点的阻抗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 kHz处4个电极点的等效阻抗模值在0.7~2.1 MΩ之间,达到了细胞外电信号测量的要求.在芯片表面进行了1-929细胞和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芯片经过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后可用于细胞外电信号测量.  相似文献   
280.
为优化球形生物填料结构设计,研究通心多孔柱体结构对SNPTM型悬浮型球形生物填料传质过程的影响。制备溶解氧微电极,检测沿填料半径方向上的溶解氧分布情况。通过径向溶解氧分布曲线,结合扩散-反应方程拟合获得填料内部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拟合结果表明:填料内部的溶解氧传质属于紊流扩散;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堵上通心多孔柱体后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降低至原来的65%。通心多孔柱体对传质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沿填料半径方向的内层区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