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化学   40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73篇
综合类   313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Biological soil crusts serve a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sand fixatio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microorganism in crusts relating to locations, soil layers of sand dunes and seasons. At moss-dominated inter-dune areas, higher soil nutrient and water concentrations were likely to maintain the microbial activities. Bacteria showed the highest capabilities of settlement and growth in inter-dunes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Soil water content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in soil crusts in the inter-dune areas, especially in spring. Variations of quantities of actinomyces and fungi basically showed the consistent tren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f sand dun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soil layer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quantities of each microorganism group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fluctuated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Among different microorganism groups, bacteria were predominant, actinomyces the next and fungi the least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in all soil layers (0-20 cm). The proportion of bacteria and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higher in spring than those in autumn in all soil layers (0-20 cm). No consistent trends were found in actinomyces and fung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ties of microorganism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oil water content, total N, total P, available P, available K,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otal salt content,catalase, urease, phosphat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相似文献   
32.
溶菌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因其有溶菌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由于细菌细胞壁对溶菌酶的敏感性这种作用,因而在食品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科技成果纵横》2004,(6):50-53
CZJ自磨型超微粉碎机 无模多点成形压力机 便携式全光纤荧光计的开发与应用 硅藻土静电提纯与应用技术 富镁铝镁尖晶石生产工艺 病毒康及其应用 微生物农药“百抗”的生产及应用技术 多功能揉草粉碎机 残膜回收机的应用 一次性可回收塑料滴灌带的应用 利用植物再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 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 地下水限量开采无线自控系统 便携式全光纤荧光计的开发与应用 硅藻土静电提纯与应用技术 富镁铝镁尖晶石生产工艺 病毒康及其应用 微生物农药“百抗”的生产及应用技术 多功能揉草粉碎机 残膜回收机的应用 一次性可回收塑料滴灌带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在考察了胜利油田S12块注入水和油井产出水中细菌群落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烃类降解菌、产甲烷菌、硝酸盐还原菌等有益于采油的细菌群落,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细菌群落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配方St-12能较好地刺激有益内源菌群落的生长,且对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及硫细菌等对采油不利的细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室内岩心模拟试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内源微生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最高达9.14%.  相似文献   
35.
为了揭示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在青海湖流域进行定点采样分析,研究了高原鼠兔扰动前后不同地表类型(草地、新鼠丘、旧鼠丘和禿斑地)土壤养分的垂向分异和水平差异.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扰动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释放量,不同土层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不同地表类型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差异显著(P<0.05),但全磷质量分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2)高原鼠兔扰动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并使其垂向分布更加均匀,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迅速下降,不同土层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不同地表类型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的差异显著(P<0.05),但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3)高原鼠兔扰动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密度和土壤粉粒、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的质量分数对土壤营养成分产生影响,高原鼠兔扰动后,土壤环境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伴随土壤侵蚀的发生多种营养元素流失,土壤总体品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6.
以淀粉生产废水作为培养基,利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的一株成团泛菌生产微生物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具有絮凝能力的物质绝大部分存在于离心后的上清液中;该絮凝剂溶液在100℃下保持60min后絮凝率为93.23%;高岭土悬浊液pH值为4-9时,该絮凝剂的絮凝率均在90%以上;絮凝剂溶液在4℃和20℃存放120h后,絮凝率分别为92.70%和92.21%。这些说明该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经显色反应、紫外光谱分析可确定该絮凝剂主要含多糖,通过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得该絮凝剂中多糖含量为75.60%。  相似文献   
37.
EM发酵豆渣、鱼杂、鸡血及其粗蛋白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农副产品,如豆渣、鱼杂、鸡血等,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可以作为一种物美价廉的饲料.本实验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利用环境微生物(environment microbe,EM)菌种对其进行发酵处理,采用凯氏定氮法(GB/T6432-94)检测其粗蛋白质含量.发酵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豆渣+麦麸、玉米粉+鱼杂、玉米粉+鸡血、玉米粉+豆渣4组材料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2.63、2.62、2.71和2.07个百分点,其营养价值得到有效提高;其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抗生素等能够得以降解消除;病原微生物如某些致病厌氧细菌和大肠杆菌等能得到很好的抑制;同时,饲料的适口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8.
低渗透油藏多段塞微生物驱开发指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条件不同,微生物驱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和油藏适应性也有所差别,需要合理的注入参数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通过模拟不同注入方式微生物驱油实验优化注入参数,在实验基础上综合运用前缘推进理论和经验回归方法,考虑微生物降低原油黏度以及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等客观因素,建立一种将油井产能和含水变化规律结合的预测模型来预测微生物驱开发指标。微生物驱油实验表明,多段塞微生物驱较单一段塞微生物驱采收率可提高9.24%,见水时间能延长40.10%~40.14%,无水采收率提高18.44%;用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微生物吞吐开井后的产油量、增油量、产液量和含水率,单井预测误差小于10%,区块总体产液量和产油量预测误差均小于3%,含水率仅为0.25%。矿场试验采用五级段塞交替注入调剖用微生物与驱油用微生物,试验区含水上升率由8.1%下降至-4.3%,综合递减率由13.3%下降到4.4%,控水稳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9.
 以裂缝未经过的油蒿为对照,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有裂缝经过的油蒿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动态演变特征, 以了解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对油蒿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 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地表裂缝出现后, 油蒿根际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 真菌的数量增加, 酶的活性提高, 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下降, 地表裂缝对油蒿根际的生物活性造成明显的干扰破坏.经过一年多的时间, 随着地表裂缝的逐渐闭合, 油蒿根际土壤含水量恢复正常, 电导率、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受地表裂缝的影响逐渐减弱, 而微生物数量受地表裂缝的影响未见明显好转.可见, 油蒿根际的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 但进程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40.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专业的必修专业实验课.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分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