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化学   1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因作家的创作技艺的独特与纯熟,而有了散文的意境,又因作品深蕴着丰厚的人生感悟,是灿烂至极之后的平淡闲适,加之文字清新自然,舒徐隽永,从而使作品散发出一种美的光泽,营造了极富层次与魅力的意境。  相似文献   
22.
LMBP算法在闽江上游十里庵站洪水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反向传播算法的改进方法 LMBP算法,选取闽江上游南平市十里庵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与其支流建溪建瓯市七里街站、富屯溪顺昌县洋口站、沙溪沙县站3个水文站的相应洪水流量建立LMBP神经网络洪水预报模型.该模型能显著提高运行速度,缩短预报时间.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3.
夏敬观为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专学梅尧臣,为同光体之后劲。其诗歌理论重学问,主张学古求变。诗歌抒发了对苦难现实的愤慨,诉写其内心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愤慨。其诗学梅一端,格调多类香山,命意之凄苦则类孟郊, 向往“由奇造淡雅”的境界。  相似文献   
24.
明朝中后期,壁画艺术由盛而衰,但徽州圣僧庵壁画保存了唐宋传统,融入了世俗化及文人画因素,出现了适应徽商审美需求、传达徽州人文价值、寄托民间精神信仰的壁画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5.
白衣庵滑坡是奉节地区争议最大的一个滑坡,本文通过大量细致的地面工作,从外围逐点逼近的工作方法,再结合一些探槽并辅以大面积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简称CSAMT)对白衣庵滑坡进行调查。作者得出以下新认识:(1)鸡骨梁前缘剖面出露岩体结构完整,不应是滑坡体;(2)李家沟两侧岩体连续,不能作为滑坡边界;(3)白衣庵滑坡东侧边界大致以卢家沟为界,西侧在水井槽东侧部位,上部东侧边界靠近柑子林,其后部可达老苍屋平台一带。  相似文献   
26.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衣庵滑坡是一个由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组成的滑坡群,是川、峡二江在奉节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后,三叠系巴东组(T2b)地层在江水强烈下切侵蚀事件的持续作用下导致江岸斜坡逐渐卸荷、倾倒、崩塌和表层滑坡等多期作用形成的古崩滑体。  相似文献   
27.
浦玉生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6):55-60,76
本文重视口传史料,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民间口碑等三方面综合、系统、全息地思考,互相印证,从而证明白驹施耐庵的历史真实,在破译施耐庵之谜的道路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本文对当前施耐庵研究领域出现的所谓"盐城兴化"施耐庵(彦端)、大丰修建施耐庵陵园的不实之词进行了批评,指出否认白驹施耐庵的人未能深入调查、方法片面,以致闹出不应有的谬误。  相似文献   
28.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都将催吐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但适用的范围却有明显的不同。在中国古代医学中虽然始终是汗、吐、下三法并称,但实际上吐法的使用极为有限。与此不同的是,在与中国传统医学同源异流的近世日本汉方医学中,却出现了若干致力于吐法研究的。医家。其研究动机,主要是为了追求“完备的驱邪之法”;并在研究的过程中,贯彻了“亲试实验”之法。永富独啸庵及所著《吐方考》可谓这些医家中的代表,借助这一个案研究,可以了解日本汉方医学中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读罢《温州大学学报》"中外史学交流"专栏四篇大作,观文有感,不由想起朱熹的诗《观书有感》(之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倘用之于文明(或文化)也是这样,一个文明(或文化)能永葆青春,它的"源头活水"来自于交流。观世界文明之进程,一个沉睡或休眠的文明,怎能有"天光云影",成卓然气象。因而,文明(文化)以交流而出彩更新,史学交流尤甚,理由呢?因为史学,它是  相似文献   
30.
罗洪先思想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526—1546年为早期,因受龙溪之影响,重觉悟而轻功夫,1537年以后致力于良知践履,逐渐形成“主静无欲”的问题意识;1546—1553年为中期,受双江“归寂”说影响,其学以“收摄保聚”为特征;1553年以后为晚期,力倡动静寂感合一,其学以“知止”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