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5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311篇
化学   32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70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175篇
物理学   755篇
综合类   396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定厚度的低声阻抗支撑层可以在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与衬底之间形成声学隔离层,防止声波泄漏到衬底当中。掺碳二氧化硅(CDO)是一种低声阻抗材料,对FBAR具有较好的温度补偿效果,可以作为FBAR与衬底之间的声学隔离层,从而构成一种新型的CDO-FBAR。为了分析CDO-FBAR与通孔型FBAR相比性能是否退化,以及CDO声学隔离层所需厚度,采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分析了CDO-FBAR和通孔型FBAR的谐振频率、Q值、有效机电耦合系数和S参数,并提取了CDO-FBAR纵向振动位移。分析结果表明:CDO-FBAR的谐振频率整体向下漂移;CDO声学隔离层导致S参数的寄生干扰;由于声学损耗增加,Q值略有降低,其中并联谐振点处的Q值降幅更大;有效机电耦合系数略有降低;声波传播到声学隔离层中9 m处就完全衰减,即只需要9 m厚的CDO声学隔离层就能在FBAR与衬底之间形成有效的声学隔离。由此,仿真验证了这种新颖的CDO-FBAR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2.
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子在CCD相机拍摄图像中引起的瞬态干扰噪声的机理,并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CCD相机,在能量为14 MeV和2.5 MeV的低强度稳态中子源上开展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噪声特征与入射中子能量、入射角度、注量及CCD相机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中子瞬态干扰噪声主要表现为脉冲噪声,且出现斑点现象,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研究得出了噪声特征随入射中子注量变化的规律,比较了不同能量及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噪声特性,并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CCD相机响应特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3.
吴金荣  彭大勇  张建兰 《物理》2014,43(11):732-739
海洋混响是海洋环境产生的回声。对于目标探测来说,混响是一种严重的干扰;对于大规模海洋生物探测及海洋环境遥感来说,海洋混响是其应用的基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深海混响的产生机理相对明确,基本的特性也较为清楚。浅海环境较深海环境复杂,目前浅海混响研究大多关注混响的平均特性,对其完整特性的研究将成为未来浅海混响特性研究的重点。文章对海洋混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海洋混响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相似文献   
84.
针对方向性强干扰严重影响无源声呐弱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频域盲源分离与波束形成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法:以子带分解的方法实现宽带干扰抑制。对每个子带进行频域盲源分离,并估计出各分离信号的方位,将与给定强干扰方位匹配的分离信号置零,利用估计的解混矩阵和处理后的分离信号重构回阵元域信号并进行波束形成实现目标方位估计。声呐模拟器数据与海试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零陷常规波束形成与零陷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方法有2 dB以上的增益,约6 dB的背景级降低,证明该方法在抑制方向性强干扰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5.
激光能量注入可以控制Ⅳ型激波干扰,有效地减小钝头体压力载荷。基于有限体积法和分区结构网格划分的高分辨率数值方法,在来流马赫数为3.45的条件下,计算了单脉冲激光能量注入和连续激光能量注入对Ⅳ型激波干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脉冲激光能量注入后一个较短时期内(50~60 s),钝头体表面压力突然升高,随后压力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过程,然后恢复原状态;当注入的连续激光能量较小时,钝头体表面压力略微增大,随着注入能量增大,钝头体表面压力峰值减小;在注入能量到一定程度时,钝头体表面压力峰值减小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重频超宽带脉冲对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干扰特征,给出了高斯脉冲幅度、脉宽及重频等参数对LNA干扰效果的规律,对工作于40~80 MHz频段的接收机LNA开展了相关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干扰特征主要由LNA工作频带和脉冲参数决定;不同脉冲参数对干扰的效果影响不同,脉冲幅值的影响最显著;在验证实验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增大高斯脉冲幅度、脉宽和重频均有利于增强对LNA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雷电电磁脉冲场对连续波多普勒引信安全性能的影响,确定引信的能量耦合通道和效应规律,构建了引信雷电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并开展了该引信雷电电磁脉冲辐照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受试引信最佳能量耦合姿态为引信竖直向上,弹体轴线与辐射场传播方向垂直,三角环天线平面垂直于辐射场传播方向; 主要能量耦合通道为弹体; 不同辐照波形下引信的临界干扰场强不同,在配用152 mm弹体时,1.2/50,5.4/70,0.25/100和10/350 s波形的临界干扰场强分别约为74,60,65和75 kV/m。雷电电磁脉冲对受试引信的作用机理为:辐射能量通过弹体耦合到执行电路输入端,由于感应信号脉冲宽度满足触发脉冲宽度的最低要求,从而推动引信执行电路误动作。  相似文献   
88.
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低复杂度盲均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基于Parzen窗随机盲均衡(SQD)算法在传输信号采用高频带利用率QAM信号时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低复杂度SQD算法(LCSQD).将判决区域从整个星座修改为一个以均衡器输出为圆心,半径为可调的圆,计算量较少,并且不会随QAM阶数的增加而增加.采用16QAM和64QAM调制信号测试了不同判决半径时LCSQD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算法的稳态剩余ISI相接近时,LCSQD算法的收敛速度快于SQD算法.  相似文献   
89.
探讨使用显色基质法定量测定质粒DNA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质粒DNA溶液经2倍稀释,对内毒素检测不存在干扰作用,用显色基质法可以定量测定质粒DNA中内毒素含量。显色基质法与家兔热源法比较,有敏捷、快速、定量、稳定可行的优点,其测定结果同家兔热源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0.
针对现有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中用户接入数量受限和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串行干扰删除(Group-level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GSIC)的混合预编码毫米波大规模MIMO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下行传输新架构。首先,在基站处设计模拟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等效信道增益进行群体划分;然后,采用迫零法设计数字预编码矩阵,在组内实施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最后,在用户端采用GSIC实现组间NOMA传输。此外,在考虑误差传播的条件下,推导了系统的可达和速率表达式,并提出了一种功率分配算法来解决此非凸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分簇的混合预编码MIMO-SIC-NOMA和MIMO-OMA系统相比,所提出的MIMO-GSIC-NOMA系统可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