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我国特有的濒危被子植物连香树为材料,采用RAPD标记对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的11 个天然居群进行了检测。以20个引物共扩增出691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328条,占总条带数的475 %。AMOVA分析表明,连香树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479 7,居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5203 %。由Nei基因分化系数估计的基因流仅为0542 4,表明居群间基因交流困难。UPGMA聚类分析表明,安徽歙县居群与河南济源居群的关系最远。遗传漂变等因素可能是连香树目前遗传结构的主要成因。保护现有生境、通过培育实生苗并扩大繁殖栽培的范围是目前对连香树比较好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2.
对湖北省境内4个地点共9个拟南芥自然居群的形态变异作了观察和统计.该种的株高、莲座叶数目和形状、莲座大小、花果数目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变异,除了莲座叶形状等性状外,多数表现出居群问的变异.采用34个形态性状对这些居群作出了聚类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相邻居群之间有一定的形态相似性,但有一个地点的相邻居群之间存在极大的形态差异;对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和空间距离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自然居群中获得了超小型、长根型、长叶型、大莲座型、基部多分枝型和主茎多分枝型共6种形态变异型植株,对这些变异植株进行的栽培实验显示长叶型和大莲座型的子代都具有与亲本相似而明显区别于对照植株的特征。 相似文献
23.
小慈姑自然居群异交率的定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然居群取样和单位点同工酶遗传标记的方法对小慈姑(Sagitariapotamogetifolia)湖南茶陵居群中两个亚居群的异交率作了研究.密度较低的亚居群Ⅰ与密度较高的亚居群Ⅱ的异交率估计值分别为t—∧Ⅰ=(81.9±24.1)%和t—∧Ⅱ=(50±24.5)%.作者认为,对雌雄同株的小慈姑而言,居群中一定水平的自交应归因于同株不同花序间雌雄花的交配,异交率的高低不取决于居群密度而主要取决于同期开花花序在2个或2个以上的植株的数量. 相似文献
24.
用荧光显微术观察了慈姑不同时期的雌花柱头上花粉粒的落置1、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与途径。结果表明:该种雌花开花2h柱头受粉率为0,开花4h和8h受偻率分别为53.8%和98.3%,柱头上花粉萌发这100%;花粉管沿雌蕊之向心一侧的组织中穿行至子房基部后部分花粉管转向胚球,由珠孔进入珠心。本研究发现 花粉管常过子房基部至花托组织,并可进入其他蕊中,作者认为这种行为可能对保证雌花的结实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5.
天然居群青钱柳叶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一种集药用、材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目前市场上多用其叶制成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茶。筛选出以药用保健为目的、用于制茶的优良青钱柳种源,以更好地发挥青钱柳叶的保健功效。【方法】采用水提方法,研究33个天然居群青钱柳叶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青钱柳叶水提物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居群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6.79~20.91 mg/g,总三萜含量范围为15.67~44.63 mg/g,总多酚含量范围为10.53~33.04 m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为0~5时,可将青钱柳33个天然居群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分别分为3、4和3大类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青钱柳叶中这3类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相关。【结论】安徽绩溪(S2)、贵州石阡(S15)、湖北鹤峰(S19)、湖北五峰(S20)为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及抗氧化能力较强的优良药用保健青钱柳居群。 相似文献
26.
中国特有植物大血藤的RAPD分析:植物地带性分化的分子差 …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中国特有科特有属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进行分析,探讨植物地带性分化的分子差异。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有效的10碱基对寡聚核糖核苷酸作引物,用于对取自5省区的大血藤植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各居群间的Jacfcard相似性系业和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27.
64种荒漠植物种子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扫描电镜对中国西北部荒漠中16科40属64种、3变种1亚种、91个地方居群的种子微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荒漠植物种子微形态结构在不同分类等级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种子表面纹饰可分为13种基本类型.植物亲缘关系、系统演化、时间、空间等诸多因子对种子性状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荒漠植物种子微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及生态环境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8.
雒昆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993,(3)
论述了漂游类化石居群死亡曲线的模型、绘制方法、曲线形状以及在古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假定所研究的化石居群中的所有个体是同时(期)死亡的,这对于在同一层面或同一薄层中保存完整的原地埋藏或仅仅经过短距离搬运的居群来说是成立的,根据化石门类的自身特点及研究目的来确定年令间隔。如对于单笔石科的Okiavites spiralis来说,选其笔石枝旋转的圈数作为年令间隔,并把这个间隔作横坐标值;选择同一层面上单位面积中的化石数的对数值作纵坐标值,其基数为50或100。绘制死亡曲线。死亡曲线有右纠凸形、对角线形和左斜凹形3种形状。本文根据保存于不同岩层中的同一种笔石的死亡曲线变化,讨论了笔石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笔石死亡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中国野生牡丹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 DC.)9个野生种23个居群的花粉形态.该组花粉多为长球形,少数近球形和超长球形,具三拟孔沟,大小为22.7~46.4 μm×13.6~29.9 μm,外壁纹饰形态多样,可分为穴状、网状、粗网状、条纹-网状、皱波-网状、皱波状.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形态与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有一定关系,同一种野生牡丹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花粉形态也不同.因此,花粉分析对牡丹组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要合理揭示其系统发育意义,仍需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濒危植物双蕊兰居群生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位实测法,对辽东山地老秃顶子濒危植物双蕊兰居群斑块栖居的森林群落及土壤环境特征以及森林枯落物和土壤环境的小尺度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双蕊兰居群斑块栖居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色木槭(Acer mono)+紫花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落叶阔叶林中,群落环境以庇荫凉湿为主要特点;(2)双蕊兰居群斑块内覆盖有厚度为5.8~9.0cm的森林枯落物,枯落物中所含C、N、Si、Ca、Al、Fe、K、Mg、S、Mn、P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4.84%、9.23%、8.87%、8.68%、2.32%、2.13%、1.30%、0.62%、0.47%、0.41%和0.24%,变异系数分别为15.5%、15.3%、72.7%、10.1%、79.5%、57.2%、61.8%、21.5%、12.4%、25.1%和6.6%;(3)双蕊兰居群斑块内棕壤土层厚约60cm,pH为6.22,土壤中SiO2、CO2、Al2O3、K2O、Fe2O3、Na2O、CaO、MgO、N、SO3、P2O5和Mn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86%、26.02%、12.07%、2.44%、2.41%、1.78%、1.56%、0.99%、0.81%、0.19%、0.13%和0.11%,变异系数分别为7.1%、17.1%、6.0%、10.1%、2.5%、6.0%、13.7%、1.7%、12.3%、14.7%、2.2%和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