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16篇
力学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8篇
综合类   25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父爱     
许诺 《青年科学》2010,(3):58-58
成百上千只雄性企鹅挤在狭长的冰岛上,在漫长的黑夜和同样漫长的严寒中站立在冰面上。整整64个不能进食的白昼,整整64个不能安眠的黑夜,整整64个日月轮回,换来小企鹅破壳而出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72.
真的,那年冬天,我刻骨铭心。那是我刚上初一的时候,正全力以赴备战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个周末的下午,辅导老师委婉甚至是轻描淡写地通知我赶紧回家一趟。我从她那不易察觉的神情当中领悟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73.
来颖燕 《世界博览》2010,(16):79-79
离奇精湛的情节布局,人性的矛盾和挣扎、人生处境的无奈和身不由己的焦虑——掩卷之后都留在了空气里,令人慨叹。  相似文献   
74.
林香扬 《科技信息》2010,(21):336-337
昆德拉认为: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小说的使命在于“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文学批评家诺.弗莱也曾断言:“我们在小说之外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要到小说里寻觅的东西。”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在活生生的历史存在和血肉生命的结合中塑造出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并试图通过她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深思。对命运捉弄的奋争来闪现其人格力量和美好素质.给人以极大的灵魂震撼力和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75.
郭培中 《科技信息》2010,(35):I0291-I0291
站在今天的视角,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着力于表现凡人的凡俗生活的新写实小说,与其说显示的是当时作家们所谓的精神滑坡的世俗化取向,不如说展现的是作家们超于常人的对生活的犀利洞察与深刻思考。平淡的叙述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如今依然是芸芸众生们面临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76.
77.
王玉 《科技信息》2010,(22):169-169,171
一﹑作品紹介《道草》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从1915年6月3日到9月14日在《朝日新闻》上连载。《道草》是夏目漱石唯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健三和阿住的夫妻生活为中心,从心理上挖掘健三和养父母,姐姐夫妻俩,舅舅的关系,描绘了日本的家族构造中包含的重压感。向往近代生活的健三依然被旧思想蚕食。  相似文献   
78.
黄瑢 《科技信息》2010,(30):39-40
林纾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译作的序跋上,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忠实论"、"文风论"、"比较论"。从林译狄更斯小说可以发现林纾的翻译理论虽然生涩,其中对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也显粗浅,但还是触及了狄更斯及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一些基本特征。林纾的翻译理论产生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小说观,为后来的翻译实践和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9.
海岩以其传奇性的书写,在他的作品中创造了两类鲜明的另类女性形象,从而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神秘莫测的妖女和希腊神话中复仇女神美狄亚这两个原型进行了复制与改造。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女性人物画廊,也给读者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0.
美国后现代派文学思潮一向以晦涩难懂的语言游戏与令人眩目的语言技巧而闻名。多数后现代派作家过分重视语言本身,而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完全不顾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因此表现出了对道德的冷漠态度,有的作家还在作品中流露出了一种反道德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