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化学   66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63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883篇
综合类   235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41.
膝关节高场磁共振成像(MRI)时,射频功率沉积(SAR)是一个关键的安全指标.目前对于局部SAR的准确估计只能通过电磁仿真实现,这就要求得到每一个个体的膝关节模型.本文提出一种针对低场磁共振图像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割方法,以实现膝关节磁共振图像的快速重建.数据集来自于矢位T1加权自旋回波图像,将膝关节组织按照"肌肉-脂肪-骨骼"模型进行简化,除脂肪与骨骼之外的其他组织归类为肌肉.采用一种全卷积的神经网络,即U-Net进行逐层的图像分割,卷积层数为4,训练采用交叉熵函数.本文对图像的自动分割结果与手动标注结果进行了定量的比较.此外,采用3 T正交鸟笼线圈进行了SAR仿真,结果验证了组织简化对于SAR估计的可行性,并且所提方法构建的模型可以得到较为精准的局部SAR分布.  相似文献   
942.
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能够在室温条件下选择活化并分解二氧化碳,本文通过调控等离子体放电条件(气体流量、放电频率等)获得了较高的一氧化碳产率. 研究发现网状金属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等离子体中能促进氧原子的复合反应,从而有效抑制其与目标产物一氧化碳的逆反应,提升反应整体效率. 本文为实时转化过剩的可再生电能(来自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为高附加值一氧化碳中的化学能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43.
介绍一种基于DSP技术的数据采集读写器实现,该系统进行微弱信号检测,优化硬件接收调理电路设计,利用DSP实现时域信号取样快速识别算法,有效恢复淹没于强背景噪声中的微弱信号,实现了远距离UHF射频读写器。  相似文献   
944.
针对UHF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长距离HF频段的RFID信号检测方案,重点在于增强灵敏度、提高标签感应距离.先分析标签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反射信号的调制特点,再详细阐述检测通道关键环节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45.
使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衬底温度下(ts=室温, 350, 500 ℃)于Si(001)衬底上沉积了CN x膜, 并利用拉曼(Raman)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XPS)对CN x膜的化学结合状态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Raman光谱结果表明, 随衬底温度(ts)增加, D带向低频方向移动, G带向高频方向移动; 它们的半高宽分别由375和150 cm -1减小至328和142 cm -1; ID/IG由3 76减小至2 88. FTIR谱中除无序D带(1 400 cm -1)和石墨G带(1 570 cm -1)外, 还有~700 cm -1, ~2 210 cm -1(C≡N), 2 330 cm -1(C-O)及3 255~3 351 cm -1(N-H)等峰. XPS测试结果表明:随衬底温度增加, N与C的物质的量比由0 49下降至0 38, sp2(C-N)组分与sp3(C-N)组分强度比呈增大趋势. 低温(350 ℃)退火并未对CN x膜的化学结合状态产生较大影响; 高温(900 ℃)退火样品则显示出较好的结晶化程度.  相似文献   
946.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纳米TiO2薄膜的光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温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纳米晶粒的TiO2薄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ITO/TiO2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并测量了相应TiO2薄膜的亲水性与光催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制备的TiO2薄膜为无定形结构,当退火温度超过400 ℃时转化为锐钛矿结构.在400 ℃下退火的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光催化能力. TiO2薄膜电极用254 nm的紫外光照射一定时间后会产生新的氧化峰,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峰电流也增加.初步认为用紫外光照射一定时间后, TiO2薄膜的循环伏安图的氧化峰属于光生的Ti3+,而光致亲水性可能与Ti3+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47.
装备射频系统的兼容性是确保装备生存力和战斗力的一项重要综合能力。由于射频兼容涉及众多射频设备,交联关系复杂,对其的试验考核一直是装备综合能力试验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机载综合射频系统兼容能力试验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综合射频系统兼容工作的基本原理,作为兼容能力试验方法设计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正交法的射频兼容能力试验内容设计方法,从射频设备、射频设备工作模式进行了多层次的正交矩阵设计,并给出了试验设计结果的一般筛选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研究给出了射频兼容能力的评估准则,进而构建了一套射频兼容能力试验设计与评估方法。本文基于研究方法以某航空装备平台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支持对机载综合射频系统兼容能力的试验内容设计和兼容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948.
路畅  崔英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8):7809-7815
该文针对复杂的室内环境下,传统的RFID室内定位技术获得的接收信号强度特征向量维数较低,不能充分描述环境信息,无法获得良好的定位效果的问题,基于联合指纹提出一种鲁棒性强的高精度室内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从RFID阅读器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信号强度和相位差数据,建立指纹库。然后利用凹函数递减策略改进PSO算法,优化SVR模型训练样本数据,建立参考标签的指纹特征和其与阅读器距离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改进PSO算法迭代寻优,从而提高室内定位精度和鲁棒性。在仿真中,将该算法与GA-SVR和PSO-SVR算法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指纹数据集和噪声对定位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指纹数据集和环境下,该算法的定位精度和系统稳定性均优于其他两种算法。  相似文献   
949.
雷瑶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1):4567-4573
射频传感器是电磁态势感知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射频信号进行探测和分析,为电磁态势感知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针对现有射频传感器存在的获取信息不全面、集成度差等问题,论文提出基于分布式架构,以时、频、空、能等多域为切入点,设计一款分布式的多域电磁态势感知射频传感器,对射频信号进行多域协同侦测,为分析和评估战场电磁态势提供重要参考。论文首先基于Zynq多进程(Zynq Multi-Processor, ZynqMP)处理器处理器和ADRV9009射频收发芯片,设计了传感器的硬件方案,并完成了系统实物制作与测试,然后在软件算法方面,从时、频、空、能四个方面入手,分别就各域的关键特征指标,设计了相应的提取算法,最后设计了相应的功能和性能对比测试内外场实验。实测结果表明,传感器在时域所获得波形的震荡次数的误差小于1.92%,频域中对信号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测量误差分别小于3.2%和0.04%,能域中对能量的计算存在小于5.6%的误差,空域中来波方向角的测量误差小于2.7%,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50.
使用云数据库作为服务器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射频识别(RFID)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以云数据库为服务器的安全、有效且可扩展的RFID认证协议(CRFID)。首先,使用树结构管理标签实现隐私保护,将RFID系统搜索云数据库的时间复杂度由O(N)减少到O(lg N);然后,通过将RFID标签的密钥路径中每个子项的大小从4位增加到60位,以阻止跟踪攻击;最后,读写器通过标签的反馈消息来判断标签中存储的密钥是否更新,从而阻止去同步攻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降低搜索复杂度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密钥路径的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