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64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33篇
物理学   43篇
综合类   21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日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组织专家在河北省三河市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宝江教授主持完成的“海上边际油田开发方案可行性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经项目组汇报、专家提问及答辩后,评审专家认为,项目组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边际油田开发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国内渤海油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简易平台的结构设计和校核,提出了钻井、完井、采油和油气集输系统的概要方案设计,开发出了用于边际油田整体经济评价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功能全面,并结合实际油田进行了项目总体经济评价,建议该项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32.
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熵权方法可以计算非均质综合指数 ,其方法包括确定对象的集合、指标因素的集合、指标矩阵、归一化指标值、指标权重以及计算综合指数等。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算法可将数值有差异的属性参数对非均质指数的贡献进行弱化和强化 ,即去同存异 ;熵权非均质指数的大小能定量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利用该方法在胜坨油田坨2 1断块进行了应用 ,定量地刻划了储层的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在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河流砂体形态、河流曲度等特征,对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馆(1 2)砂层组属河流相沉积,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其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馆(1 2)油藏主力油层仍是剩余油分布富集区,非主力油层则是剩余油分布高饱和度区;受注水波及程度和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储层内部垂向上形成中上部剩余油富集,而平面上低渗结构单元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剩余油富集。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曲流河相沉积模式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内部结构和宏观非均质性以及注入水的空间运动规律,从而控制了剩余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4.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广西百色地区子寅油田为例,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①借助于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其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的多种属性;②采用基于RS(粗集)理论的地震属性优化技术;③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的解释成果进行储层参数转换,并根据各种地震属性及其储层参数预测结果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一种有效技术,其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为了查明Velasquez油田剩余油分布,挖掘剩余油潜力,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根据岩芯观察,对构造特征、岩性特征、粒度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预测砂体厚度,并以此对沉积微相展布进行分析,讨论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8-45断块区Guaduas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并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2个亚相和辫状河道、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支流间湾6个微相;Guaduas组沉积时期经历了湖平面升一降一升的演化;研究区油层水淹程度和剩余油分布明显受沉积微相制约,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顶部、河口坝侧缘、席状砂砂体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是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36.
宋亦静 《科技资讯》2009,(19):118-118
双台子区块油田为新生界古近系砂岩油气藏,此地段油气藏受构造、岩性控制,单断块自成体系,平面上油气连片;充足的油源配合构造圈闭,可以确保相对低部位圈闭成藏。对双台子背斜周边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指出由于本区具备充足的油源条件,主构造翼部相对埋藏深的圈闭一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湖底扇、辫状沟道砂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7.
基于流线数值模拟研究高含水后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油分布研究是高含水期油田的难点问题。以济阳拗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6~(3+4)层高含水开发实验区块为例,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网格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及参数模型;通过试验区储量、压力、含水率和单井含水拟合,85%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5%。采用流线数值模拟技术显示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流体推进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得出:(1)流线显示目前地下储层形成大孔道高渗带,流体基本沿高渗带运移,驱油效率明显降低。(2)目标油层组剩余油分布明显受到沉积相、沉积韵律、层内非均质、生产井网等因素的控制;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微构造高点、层内低渗透区及注采不完善区,纵向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力厚油层的顶部。  相似文献   
38.
 从区域沉积背景出发,以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的岩石类型、粒度分布、沉积构造、泥岩颜色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各类沉积相标志进行分析,确定其为三角洲沉积,包含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其中,平原亚相可识别出分支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废弃河道、湖泊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天然堤和支流间湾等微相。依据沉积微相与地层格架的成因关系,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下应用取心关键井建立了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图板,对非取心井进行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与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及剖面图,总结了微相类型的平面和纵向展布规律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指出分支河道砂体发育规模、连续性、储集性、含油性最好,其次为河口坝砂体,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9.
磁化增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水平对磁化增注的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优化磁感应强度范围内,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和粘滞系数降低,使水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增强,达到增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从结晶学的角度对磁化防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经优化磁场处理后,水溶液的临界晶核半径减小,晶体成核速率和生产速率明显增加,溶液的过饱和度迅速降低,晶体的长大受到限制而形成较小的结晶颗粒,析出的固相将有更多的部分悬浮于水中,易于随水流动而减少沉淀,从而达到防垢、增注的效果。磁化增注效果在B=0.25T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0.
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低阻油层已成为现阶段油田增储增产的主要来源之一.曲堤油田主力油层馆陶组和沙河街组具有明显低阻特征,常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识别.为更大限度利用测井资料,提高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精准度,在研究区内低阻油层特征的基础上,从岩石物理成因等方面对曲堤油田馆三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低阻油层的成因进行分析;用BP神经网络对低阻油层测井曲线数学特征进行学习和训练,并对其进行识别;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模型对低阻油层进行精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岩石粒度细、地层水矿化度高、黏土矿物含量高等是油层低阻成因的主要因素;用BP神经网络可有效划分油层、水层、干层等,识别准确率在88%以上;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模型的精度分别为78.33%,79.62%,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