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传播方式物种种子雨的基本特征,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种子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子雨的密度、物种组成以及种子限制的强度.结果表明:(1)种子雨收集器共收集到种子136 38粒,隶属于28科66种,种子雨密度为146粒/m2;(2)样地内有56%的物种未收集到种子,因此种子雨与可繁殖个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低且受不同传播方式影响,风力传播的相似性系数极值(Rmax)最大且距种子收集器距离(d)最远(风力传播:Rmax=0.226,d=20 m;重力传播:Rmax=0.077,d=9 m;鸟类传播:Rmax=0.094,d=13 m),证明通过风力传播的种子在远距离传播上更有优势;(3)样地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种子限制,有43个物种的种子只在很少的(10)收集器中出现.对于较为优势的物种而言(IV≥1),传播方式可能是影响种子限制的主要因素.另外,群落中通过风力传播的物种种子限制很可能仅仅是由于可繁殖个体的缺少造成的,而通过重力和鸟类传播的物种存在很高的种子限制可能是因为种子的低产量以及种子扩散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石栎是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的重要伴生树种。以花序特征、座果情况、座果率和生殖投资等指标分析研究不同生境中石栎种群的生殖特征,以果实长度、宽度和重量作为果实大小的指标,宽/长作为果实形状的指标,对不同生境中石栎种群的果实形态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米槠为主的生境石栎种群单个花序的产花量明显高于栲树林生境;两种生境中石栎单花序的平均座果率差异很小,均在51%左右,但成果率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成果重占整个果序重的80%以上,也就是说石栎平均单个果序用于生殖包装的投资占20%左右;石栎果实的长、宽、宽/长3个指示果实形态的性状在不同生境石栎种群之间的差异很小,是一类相对稳定的性状。果实的长度平均在1.8cm左右,果实的宽度平均为1.2cm左右,而果实的宽/长平均为0.7左右,因而是一种长椭球的形状;果实重量的差异比较明显,栲树林中石栎种群的果实的平均重量明显大于米槠林中。说明不同生境类型对石栎的成果率和果实重量有明显影响。进而也是影响石栎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土钻法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细根生物量随演替进程变化显著(P<0.05),在演替前期的灌丛阶段达最高(3.286 t·hm-2),在演替中期马尾松和马尾松+木荷群落降低(1.066 t·hm-2和1.531 t·hm-2),到演替后期的木荷群落和栲树群落再次升高(2.715 t·hm-2和3.181 t·hm-2).各演替阶段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显著(P<0.01).各群落的活细根生物量在7月达最高,而在11月最低;死细根生物量,各群落皆于11月最小,而在演替早期两群落和马尾松+木荷群落4月最大而其它群落7月最大.各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明显,细根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20 cm以上土层.  相似文献   
4.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1日,科技部科技发展司联合相关职能业务司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新建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简称“国家野外站”)申报工作。同年12月14日,科技部结束国家野外站评审工作并公布第一批获批建的国家野外站名单。在首批36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中  相似文献   
6.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几种蕨类植物的能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浙江省的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是林下草本层中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马尾松林和木荷+栲树林内主要蕨类植物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紫萁(Osmunda japonica)和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的地上部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等能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蕨类植物中,里白、狗脊、芒萁和乌蕨在木荷+栲树林中的去灰分热值高于马尾松林,而紫萁在马尾松林中的较高;蕨类植物叶片热值高于叶轴的热值,叶片的去灰分热值与叶片年龄有关,较老叶片中贮存能量较多.狗脊含孢子的叶片热值高于不含孢子的叶片.里白、狗脊、芒萁等广布于该地草本层中,与其较高的热值有关.同其它4种蕨类植物相比,里白在该地的分布更加广泛,在林下占绝对优势,通过热值分析发现,里白的热值高于狗脊的,说明里白在能量利用和贮存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宁波天童森林公园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4~2000年间记录了天童森林公园活动的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6科,爬行动物30种,隶属3目8科.两栖动物东洋界种占80.0%,古北界种占20.0%;爬行动物东洋界种占76.7%,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占23.3%,具有南北过渡特征,并对其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功能.对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研究表明:次生灌丛的枯落物层现存量(6.66 t·hm~(-2))栲树群落(6.43 t·hm~(-2))木荷群落(6.10 t·hm~(-2));栲树群落、木荷群落和次生灌丛群落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0.58,11.29和13.88 t·hm~(-2);3种群落类型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为0.49,0.55和0.73 mm.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各群落中前2小时内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作用较强.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Q=a lnt+b和V=kt~n.与栲树群落和木荷群落相比,次生灌丛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持水性能方面并不落后于这两种乔木林群落类型;研究期内,各群落类型0~30 cm土壤蓄水量在67.2~150.0 mm,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层持水能力远大于枯落物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天童地区森林内外氮素湿沉降的组分分配及其季节动态特征,基于离子交换树脂法对其森林内外氮素湿沉降量进行了为期2年(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的观测.研究发现:(1)天童森林内外硝态氮沉降月总量分别在0.22~3.73 kg·N/(hm~2·月)和0.13~2.85 kg·N/(hm~2·月)之间波动,均呈现出秋冬季较高、夏季较低的季节动态特征;森林内外铵态氮沉降月总量在0.17~1.35 kg·N/(hm~2·月)和0.21~1.44 kg·N/(hm~2·月)之间波动,春季沉降量略低于其他季节;(2)天童森林内外氮素湿沉降量的季节动态受到研究区域所属季风气候、夏季台风和农事活动的综合影响;(3)森林内外硝态氮与铵态氮沉降量比例的年平均值均为0.9,表明化石燃料燃烧与农事活动对本地区氮素湿沉降的影响相当;(4)天童森林内外氮素湿沉降年总量分别为18.86 kg·N/(hm~2·年)和17.51 kg·N/(hm~2·年),氮素湿沉降年总量符合中国东部森林氮沉降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天童栲树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3年9月-2004年7月,对浙江天童栲树林中的土壤动物群落按凋落物层和0-15 cm土层,进行了四季调查.凋落物层包括新鲜凋落物层、腐叶层和腐殖土层.共获得大型、中型和湿生土壤动物32657只,分属于10纲27个类群.大型土壤动物以鞘翅目、膜翅目和蜚蠊目为优势,中型土壤动物则以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主,湿生土壤动物以线虫为主.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 (1)凋落物层中的类群数和密度均高于0-15 cm土层;(2)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层中的垂直分布不同于0-15 cm土层,类群数表现为向下增加的趋势,底部腐殖土层最多,为18类;大量的土壤动物个体集中分布在中间腐叶层和底部腐殖土层,腐叶层较多,两层共占总数的77.04 %;(3)密度-类群DG指数反映出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4)优势类群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群落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