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化学   855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39篇
综合类   16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微波萃取花生壳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福建产花生壳进行了微波萃取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研究表明微波萃取的工艺条件是 :以pH =3,体积分数 70 %的乙醇水溶液作提取剂 ,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 1g∶5mL ,微波辐射功率为 12 0W ,辐射时间2 4 0s.对该色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色素为水溶性色素 ,属黄酮类色素 ,适用pH值范围比较宽 ,尤其碱性状态效果最佳 ,对光、热稳定性好 ,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 ,对氧化剂H2 O2 的耐受能力较差 ,对还原剂Na2 SO3 的耐受能力强  相似文献   
32.
紫荆花红色素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报道紫荆花红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及红色素的理化性质,并与玫瑰茄红色素作对比研究,证实同属于花青甙类化合物,又经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其毒性极低,故紫荆花天然红色素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3.
吴毓林 《有机化学》1984,4(6):409-412
有机化学,特别是天然有机化学,是和医学科学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的成就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医学科学的进步,反过来医学科学中提出的课题也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本文以抗疟药等天然药物和廿碳酸类等生理活性物质为例讨论了这两门学科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34.
用DCC/DMAP合成N-苄氧羰基氨基酸薄荷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前荣  顾承志  尹浩  张毅 《有机化学》2005,25(11):1416-1419
以乙腈为溶剂, 用DCC/DMAP偶合法合成了5个N-苄氧羰基氨基酸薄荷酯, 产率90%~94%. 起始原料氨基酸包括: 甘氨酸, DL-蛋氨酸, β-丙氨酸, L-缬氨酸和L-脯氨酸. 给出了目标产物的氢谱、碳谱、红外光谱、质谱、高分辨质谱和元素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35.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曾陇梅 《有机化学》1989,9(5):402-413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是目前天然产物化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到非常多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上令人注目的新化合物,引起了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的关注。本文按萜类、太环内酯、聚醚类、生物碱,环肽、含氰化合物、甾醇、聚丙酸酯类化合物等化学结构来概述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近年来的进展。  相似文献   
36.
陈庆华 《有机化学》1987,7(4):245-255
本文按合成产物的结构类型,综述分子内 Diels-Alder 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7.
本文综述了利用多种不同的天然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包括酶和氨基酸)、糖类、核酸、多巴胺和柠檬汁等为模板合成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些天然生物分子对产物聚苯胺的手性、导电率、形态以及其它方面性质的影响,归纳了利用天然生物分子合成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导电聚苯胺合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性质优良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导电聚苯胺材料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
特殊生境放线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可以产生新颖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Streptomyces plumbidurans发酵液的次生代谢成分,并寻找具有抗肿瘤及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利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并采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测试化合物1~3抗肿瘤细胞毒活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体外抑菌活性.从Streptomyces plumbidurans发酵液中确定3个新脂肪酰胺类化合物,并依次命名为:kcacylamide A(1)、kcacylamide B(2)和kcacylamide C(3),生物活性结果显示3个化合物在50μmol/L均无明显抗肿瘤细胞毒活性及抑菌活性.研究首次发现Streptomyces plumbidurans会产生脂肪酰胺类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39.
采用乙醇回流法对木芙蓉叶粉末进行活性成分提取,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对粗提物分别进行萃取。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粗提物及其萃取组分对多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层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良好,对各种菌株的最低抗菌浓度(MIC)在1.25~5 mg/mL之间。其中,石油醚萃取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CMCC 63501的最小抗菌浓度达到0.625 mg/mL,抗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四种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值达到1.25或者2.5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木芙蓉叶乙醇提取物具备广谱的抗菌活性,其有效部位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萃取相,这为木芙蓉叶抗菌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3—己烯—1—醇及其酯类的合成和香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叶醇(cis-3-己烯-1-醇)及其异构体的实用合成路线。由顺反混合(或全反式)3-己烯-1-醇制备了一系列羧酸酯,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香气的关系,从中发现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新香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