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77篇
  免费   9726篇
  国内免费   9476篇
化学   6788篇
晶体学   246篇
力学   4976篇
综合类   1236篇
数学   12264篇
物理学   16188篇
综合类   75781篇
  2024年   960篇
  2023年   2873篇
  2022年   3350篇
  2021年   3709篇
  2020年   2992篇
  2019年   2904篇
  2018年   1857篇
  2017年   2606篇
  2016年   2912篇
  2015年   3598篇
  2014年   5883篇
  2013年   5098篇
  2012年   5329篇
  2011年   5828篇
  2010年   5790篇
  2009年   6312篇
  2008年   6467篇
  2007年   5974篇
  2006年   5314篇
  2005年   4697篇
  2004年   4280篇
  2003年   4054篇
  2002年   3650篇
  2001年   3339篇
  2000年   2564篇
  1999年   2232篇
  1998年   1832篇
  1997年   1891篇
  1996年   1646篇
  1995年   1421篇
  1994年   1182篇
  1993年   912篇
  1992年   922篇
  1991年   838篇
  1990年   788篇
  1989年   683篇
  1988年   368篇
  1987年   212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二维高分子链形态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新开设的又一个计算机模拟实验,即应用自编的改进型四位置模型,模拟二维空间中的自回避行走链和无规行走链,并验算均方末端距和均方回转半径与聚合度的标度关系,所得结果与de Gennes的理论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92.
考虑壁面滑移的Z-W流变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聚合物熔体在剪切溶场壁面滑移研究的成果,提出了Z-W模型的物理概念。该模型考虑了界面分子链和固体壁面间解吸-吸附而发生的滑移。界面分子链和内部分子链间解缠-重新缠结而发生的表观滑移以及变形摩擦滑移。在稳态简单剪切流运过程,模型可以化简为应力和应变的二次微分方程,说明了壁面滑移来源于Cohesive滑移和Adhesive滑移两部分,对于自激振荡相关的多重内振荡和多重外振荡进行了归纳,应用统一模型定性地解释了毛细管实验中剪切应力的非线性,瞬态自激振荡、滑-粘转换和鲨鱼皮等现象,在聚合物熔体振动剪切流动(LAOS)中,统一模型可以简化为杜芬方程,通过模拟发现,该模型可解释小应变振幅下振动剪切时的线性流变行为和在大振幅振动流动中的复杂非线性行为。非线性行为与熔体粘弹性以及近壁面界面层的性质有关,统一模型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简化Joshi模型,结构网络模型,Hatzikiriakos或等效的Graham模型,可见,Z-W模型内内涵比较丰富,适用面较广,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该模型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Mg—Fe类水滑石(HTIc)/高岭土(kaolinite)悬浮体的质量比(R)对其流变性和触变性的影响,发现控制剪切速率(D)得到的屈服应力(τy)和控制剪切应力(τ)得到的临界剪切应力(τc)皆随R拘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小幅振荡剪切实验发现随R的增大,体系由正触变性转化为复合触变性,其中用小幅振荡剪切法在线性粘弹区发现复合触变性体系还是首次.恒剪切速率(DL)实验发现了震荡现象,即粘度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升高和降低的变化.震荡现象与DL和R有关,较高的DL和尺可使震荡现象消失.测定粘度随时间变化时采用的低剪切速率(DL)影响体系的触变性类型.根据HTIc和kaolinite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用上升液滴法测定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正辛烷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镁、钙、锌、镍、铜和铅等二价金属离子的正向初始速率,建立了速率方程,计算出正向萃取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及活化熵,首次将软硬酸碱规则与金属溶萃取速率常数关联。结果表明,在萃取机理相同时,萃取速率常数的大小与金属离子的软硬酸碱标度一致,即萃取过程中,作为酸的被萃取金属离子,其硬度越大,萃取速率常数亦越大,萃取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995.
[TPPFe(III)]~2O的合成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PPFe(III)Cl通过中性Al~2O~3色谱柱得到一个新化合物, 它在HPLC中的保留时间比TPPFe(III)Cl大得多, IR、UV-Vis和元素分析表明, 这个新化合物是[TPPFe(III)]~2O. 同TPPFe(III)Cl一样, 它具有在常温常压下催化碳氢化合物单充氧化的性质。[TPPFe(III)]~2O催化下PhIO氧化环己烷的反应, 在CH~2Cl~2和环己烷介质中, 氧化产率分别为14.97和62.6%, 高于TPPFe(III)Cl作催化剂时的产率。在环己烷溶剂中, 反应产率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 且反应有大约3小时诱导期。但在CH~2Cl~2溶剂中不存在反应产物与时间的线性关系, 也不存在诱导期。与TPPFe(III)Cl比较,[TPPFe(III)]~2O对氧化剂更稳定。上述事实表明, [TPPFe(III)]~2O能够作为细胞色素P-450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997.
稳态双曲流场中液/液混合的粘性液滴哑铃分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稳态双曲流场中液/液混合体系分散相液滴所受分散作用力的分析,建立了粘性液滴的哑铃分散模型.趋于将两粘性液滴分开的分散作用力与粘度比、流场类型和强度、液滴半径、哑铃取向和尺寸有关.该模型解释了流场类型与分散作用的关系.流场类型对液滴的分散具有很大影响,在纯应变拉伸流场中分散作用力是简单剪切流场中的两倍,因而对于液滴的分散,拉伸流场较简单剪切流场更有效,这与以前的实验结论符合.当体系粘度比趋于无穷大时本模型转化为刚性哑铃分散模型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描述了两个具有相似阴离子骨架的化合物,[Na2(H2O)10(NH4)4][V10O28](1)和[Na2(H2O)10(NH4)4][V9MoO28](2).化合物1的阴离子是一个常见的钒十骨架,而化合物2与化合物1是同晶异质体,化合物2的阴离子是混有一个钼原子的钒十骨架.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化合物1a=0.86024(4)nm,b=1.04561(5)nm,c=1.12828(4)nm,α=68.833(1)°,β=87.158(1)°,γ=67.065(1)°;化合物2a=0.86511(3)nm,b=1.04549(5)nm,c=1.12446(5)nm,α=69.071(1)°,β=87.145(1)°,γ=66.982(1)°.  相似文献   
1000.
含钼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抗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钼是生命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本文介绍了钼在人体中的作用,钼缺乏和钼过量对人体的影响,并介绍了含钼化合物以及配合物的抗癌抗肿瘤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