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1篇
  免费   1044篇
  国内免费   2237篇
化学   2852篇
晶体学   219篇
力学   453篇
综合类   128篇
数学   677篇
物理学   1504篇
综合类   7909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808篇
  2008年   758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621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91.
LiAgSO4-Al2O3复合电解质的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分散第二相α-Al2O3对LiAgSO4的离子导电性的影响,发现LiAgSO4-Al2O3的电导率随a-Al2O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300-500℃间电导率高于纯LiAgSO4,a-Al2O3含量摩尔比约为40时最高。TG-DTA和XRD分析表明,在高温稳定的体立心LiAgSO4降温后以Ag2SO4的正交β相形式存在,但在H2O存在下,生成Li2SO4.H2O和Ag2SO4.FT-IR分析  相似文献   
192.
镍钴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析氧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碱热分解法制备了具有较高析氧活性和稳定性的复合氧化物NiCo_2O_4。考察了涂液成分、热分解温度和涂覆次数对NiCo_2O_4析氧活性的影响;测定了氧在NiCo_2O_4从电极上的稳态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3.
制备了用于分离C60和C70的2,4,6-三硝基苯酚改性锆铝复合氧化物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考察了流动相中甲苯的含量、柱温及流速对C60和C70分离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酸腐蚀前后锆铝复合氧化物基质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2,4,6-三硝基苯酚改性酸腐蚀后锆铝复合氧化物填料对富勒烯表现出较强的分离能力,具有作为富勒烯制备分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4.
运用人工神经网法对复合氟化物中Eu^+离子光谱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对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神经网的结构、初始权重以及作为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随枘发组对最终结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测试集来监控训练过程,以避免“过训练”,并提高神经网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5.
ZrO2纳米粉末复合羊毛纤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rO_2纳米粉末复合羊毛纤维研究陈代荣,樊悦朋(山东大学化学系济南250100)关键词ZrO_2纳米粉末,羊毛纤维,复合纤维由陶瓷粉末和天然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的强度、织品的保暖性、抗起球性及防缩性能等均有所提高,报道较多的是微米级陶瓷粉末(粒径0.5...  相似文献   
196.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97.
纳米银掺杂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金属纳米颗粒因其粒子尺寸小(1 ̄100nm),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多,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大而具有量子尺寸效应[1]、小尺寸效应[2]、表面效应[3]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4]等,从而出现了不同于常规固体的新奇特性,如:光学性质、磁性质以及电磁学性质[5],使其在催化、信息存储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6]。虽然制备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有很多[6],但是由于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容易发生聚集,所以如何保持其稳定性依旧是比较困难的问题。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  相似文献   
198.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99.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尺度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中进行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材料.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wt%的样品是透明浅黄色薄膜;二氧化硅含量高于10wt%的样品是不透明棕黄色薄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动态力学分析、热膨胀系数测试和应力 应变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此类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I/S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聚酰亚胺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模量;线膨胀系数显著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随二氧化硅含量而变化,分别在10wt%和30wt%附近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0.
Cu-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恒定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为3(nM2+/nM3+=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含量的系列水滑石前驱物, 800 ℃焙烧4 h形成复合氧化物(CuO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5%、10%、15%、20%、30%、40%)用作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燃烧的催化剂,并采用XRD、BET、TG-DSC、FT-IR、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u、Mg含量对材料前驱物物化性能的影响及对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Mg含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表面和催化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Mg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Cu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但比表面不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CuO含量为15%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10)和半转化温度(T50)分别为336 ℃和409 ℃.在CuO含量≤30%时可以形成结构完整的水滑石前驱物, CuO含量为40%时出现Cu(OH)2杂相; CuO含量< 20%时,经高温焙烧可得到均匀的复合氧化物, CuO含量≥20%时出现CuO偏析. TPR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复合氧化物的组成决定了材料的可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