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2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鲍磊 《科技信息》2009,(32):I0277-I0277
一项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相比较,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下降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力下降幅度较大。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没有在体育课上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方法和意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动作技术的统一标准,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的体质基础、兴趣、爱好特征,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根本谈不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高宇 《世界博览》2012,(23):56-58
收入倍增计划改变了日本的农村和城市日本人拼命工作赚钱,等到"三种神器",都搬进了家门,才开始有了富裕感,真正尝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甜头。  相似文献   
13.
尹作涛 《科技信息》2013,(10):211-211
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礼仪文化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文化不同,礼物赠答的习俗就难免有所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礼物的赠答风俗的不同来揭示两国国民心理的差异,以加深对两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诸多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地理教育,培养科学的人地观,正确的认识人地系统,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自然规律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地理教育是开放的、面向大众的教育体系,具有培养学生空间意识、全球意识、爱国意识、环境意识、辩证思维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地理教育,分析了我国内地基础地理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元 《厦门科技》2007,(2):21-23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我国给予了外资企业以税收优惠为核心的各种优惠政策.被人们称为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一方面,使我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理想场所.连续十几年列发展中国家第一;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对内资的歧视,即所谓的“逆向歧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资超国民待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愈来愈明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17.
象山县近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环境,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创业创新求突破,象山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跃居全国百强县第63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线性规划宽邻域内点算法的基本思想,对P*(κ)阵线性互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宽邻域N-∞(β)的势函数约减算法.该算法的每一次迭代都通过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得到迭代方向,并利用势函数来选取步长,使得迭代前后势函数按一固定量减少,从而使对偶间隙有固定的减少.证明了算法的迭代复杂性为O((κ 1)nt).  相似文献   
19.
作者索引     
《催化学报》2013,(10):1959
  相似文献   
20.
"国民"话语是近代以来中国启蒙思潮演进的主题.如何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培育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新国民,凝结了数代中国知识精英的智慧与探索.陈独秀在批判反思中国国民性问题的基础上,勾画了一幅现代公民的精神图像,提出了重构现代新国民的多重维度,开启了中国国民性论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