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3篇
  免费   1680篇
  国内免费   1897篇
化学   887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1021篇
综合类   355篇
数学   2400篇
物理学   2894篇
综合类   21948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795篇
  2022年   884篇
  2021年   1000篇
  2020年   786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445篇
  2017年   707篇
  2016年   726篇
  2015年   913篇
  2014年   1673篇
  2013年   1275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470篇
  2010年   1358篇
  2009年   1632篇
  2008年   1780篇
  2007年   1480篇
  2006年   1359篇
  2005年   1179篇
  2004年   1068篇
  2003年   969篇
  2002年   911篇
  2001年   884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472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84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308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倾角预制裂纹缺陷与运动裂纹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运动裂纹与不同倾角预制裂纹缺陷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方法对含不同倾角预制裂纹缺陷的三点弯曲梁进行冲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预制裂纹缺陷尖端均产生了次生裂纹;当运动主裂纹与预制裂纹缺陷贯通时,次生裂纹不会立即起裂,而是经过0~10 μs的能量积蓄后,次生裂纹才起裂;运动主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峰值与次裂纹起裂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值均随预制裂纹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权函数法推导了围压和径向荷载共同作用下,考虑裂纹面摩擦的预制裂纹巴西盘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围压、径向荷载和裂纹面摩擦对巴西盘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压对I型应力强度因子有很大影响,I型应力强度因子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当裂纹面闭合后围压和摩擦系数对II型应力强度因子同样具有显著影响,考虑裂纹面有效剪应力的权函数法理论解与有限元数值解相吻合,表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3.
中心裂纹圆盘应力强度因子的测试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世明  夏源明 《实验力学》2004,19(3):257-262
本文在中心裂纹圆盘应力强度因子解析解的基础上,利用一阶微分法则,给出了与裂纹相对长度和加载角相关的应力强度因子(K 和K )的4个误差传递函数。这4个误差传递函数关于裂纹相对长度和加载角均是非线性的,它们既是误差分析的基础,又是合理确定裂纹相对长度和加载角的基础。分析结果表明,加载角的误差Δθ除了对纯 型K 的误差几乎没有影响,对纯 型K 影响较小外,对复合型K 、K 的误差均有较大影响。最后,本文建议裂纹相对长度的取值范围为0.4~0.6;还建议在复合型断裂试验时,必须依据对K 、K 的总体精度要求来严格控制加载角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美国宇航局网站提供的录像资料,捕捉图像中提供的数据,就“勇气号”登陆火星的关键过程“进入、降落、着陆”提出相关的问题,通过力学分析和计算,发现和解答“勇气号”登陆火星的一些细节,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95.
对"联邦滤波器信息分配系数的优选算法"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联邦滤波算法和信息分配原理,指出《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11卷第6期“联邦滤波器信息分配系数的优选算法”一中存在一些问题,说明使用该优选算法进行信息分配,可能使主滤波器方差阵失去正定性;将联邦滤波用于GPS姿态测量,实验表明动态选择信息分配因子,相对于固定信息分配因子的算法并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96.
复合纤维增强混凝土阻尼测试装置开发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纤维与聚合物的掺入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材料的阻尼性能。本文首先给出了正弦交变激励下粘弹性材料三点弯曲梁阻尼特性关系,其次首次自主开发了大尺寸材料的阻尼性能测试装置,然后利用开发的装置在频率(0.5~2.0Hz)条件下测定了6种不同配比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的损耗因子与储存模量,最后对纤维的阻尼增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相比,提高了混凝土的损耗因子80%~200%。主要原因是聚合物分子在外力作用下的内耗增加了普通混凝土的阻尼能力,而纤维的阻尼增强机理在于纤维的掺入增加了纤维与水泥基材的界面摩擦力。  相似文献   
997.
将Birkhoff方程的共形不变性和共形因子的概念拓展到完整力学系统,研究一般完整力学系统在无限小变换下的共形不变性与守恒量.给出了一般完整力学系统的共形不变性的定义和确定方程;研究了系统的Noether对称性与共形不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Noether对称变换的生成元和非势广义力满足一定条件时,变换也是共形不变的,给出了相应的共形因子表达式,得到了一般完整力学系统的共形不变性直接导致的Noether守恒量;研究了系统的Lie对称性与共形不变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与Lie对称性相应的无限小变换共形不变的充分必要条件,得到了一般完整力学系统的共形不变性直接导致的Lutzky守恒量.文中还举例说明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载荷作用下航空结构铝合金CTS试样线弹性的全场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复合型离面应力约束因子Tz和面内约束T应力的分布特性,研究了厚度和载荷条件对应力各分量及应力三轴性水平Rσ、应变能密度U0的影响以及这些量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裂纹起裂方向上的特点。结果表明:(1)平面内约束T应力在此种试样形式下为零;(2)复合型裂纹的三维效应区与厚度成正比,为0.4-0.5B,与载荷条件基本无关,但是厚度效应随着载荷角的减小逐渐变小,到II型载荷时基本消失;(3)离面约束因子Tz随着径向和厚度尺寸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在周向基本不发生变化;(4)最小应变能密度U0min的方位能够表征此种材料三维复合型断裂的裂纹起裂方向。研究结果为建立三维复合型断裂准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V型缺口裂端的三维应力状态及约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有限厚度板中V型缺口根部穿透裂纹前沿的三维弹性应力场。对不同厚度、不同缺口张开角和裂纹长度对应力强度因子及裂尖附近的三维约束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讨论了三维约束区的大小。研究结果显示:当缺口张开角小于60度时,不同缺口的应力强度因子和离面约束因子的分布基本一致,角度的影响不明显。应力强度因子是厚度的函数,板中面的应力强度因子随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趋近干平面值,最大为1.08倍的平面值。当板厚超过15倍的缺口深度时,应力强度因子最大值将从中面转移至接近自由表面位置,距中面约0.4倍板厚。三维约束非常明显的区域在裂尖前沿约0.45倍厚度的范围内.二维到三维的过渡区在裂尖前沿1.5倍厚度的区域内;在中面上三维效应影响区最大,随着离中面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在自由表面上降为0。  相似文献   
1000.
DATA PREORDERING IN GENERALIZED PAV ALGORITHM FOR MONOTONIC REGRESS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notonic regression (MR) is a least distance problem with monotonicity constraints induced by a partiaily ordered data set of observations. In our recent publication [In Ser. Nonconvex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Springer-Verlag, (2006) 83, pp. 25-33], the Pool-Adjazent-Violators algorithm (PAV) was generalized from completely to partially ordered data sets (posets). The new algorithm, called CPAV,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very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which is of second order in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It treats the observations in a consecutive order, and it can follow any arbitrarily chosen topological order of the poset of observations. The CPAV algorithm produces a sufficiently accurate solution to the MR problem, but the accuracy depends on the chosen topological order. Here we prove that there exists a topological order for which the resulted CPAV solution is optimal. Furthermore, we present results of extensive numerical experiments, from which we draw conclusions about the most and the least preferable topological or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