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38篇 |
免费 | 1374篇 |
国内免费 | 131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583篇 |
晶体学 | 468篇 |
力学 | 272篇 |
综合类 | 72篇 |
数学 | 35篇 |
物理学 | 2233篇 |
综合类 | 56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86篇 |
2022年 | 190篇 |
2021年 | 212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171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204篇 |
2016年 | 208篇 |
2015年 | 291篇 |
2014年 | 478篇 |
2013年 | 480篇 |
2012年 | 456篇 |
2011年 | 528篇 |
2010年 | 497篇 |
2009年 | 504篇 |
2008年 | 557篇 |
2007年 | 510篇 |
2006年 | 479篇 |
2005年 | 457篇 |
2004年 | 462篇 |
2003年 | 458篇 |
2002年 | 333篇 |
2001年 | 301篇 |
2000年 | 281篇 |
1999年 | 248篇 |
1998年 | 208篇 |
1997年 | 241篇 |
1996年 | 212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21.
在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低温制备Cu(In,Ga)Se2薄膜太阳能电池, Na的掺入会改善电池特性, 但不同的掺Na工艺对Cu(In,Ga)Se2薄膜和器件特性的改善机理不同. 本实验通过对比前掺NaF和后掺NaF工艺发现, 在前掺Na工艺下, 由于Na始终存在于Cu(In,Ga)Se2薄膜生长过程中, Na存在于多晶 Cu(In,Ga)Se2 薄膜晶界处, 起到了扩散势垒的作用, 导致晶粒细碎、加剧两相分离, 同时减小了施主缺陷的形成概率; 而在后掺Na工艺下, 掺入的Na对薄膜的结构及生长不产生影响, 仅仅起到了钝化施主缺陷、改善薄膜缺陷态的作用. 同时, 研究表明, 后掺Na工艺中, NaF必须依靠外界能量辅助才能扩散进Cu(In,Ga)Se2内部, 实验结果证实, 只有衬底温度达到350 ℃以上时, 掺入的NaF才能较好地改善薄膜特性. 最终经掺Na工艺的优化, 得到低温工艺制备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器件效率达10.4%. 相似文献
22.
报道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原子物理实验平台上,用高电荷态40Arq+(1≤q≤12)离子作用于半导体Si固体表面时的电子发射产额实验测量.实验中,通过改变炮弹离子的电荷态和引出电压选取其不同的势能和动能,系统地研究了入射离子势能沉积和与其在固体中的电子能损对表面电子发射产额的贡献.结果表明,作为引起表面电子发射的两个主要因素,单离子的电子发射产额与炮弹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势能沉积和电子能损都有近似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3.
使用光发射谱(OES)对甚高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沉积硅薄膜时的等离子体发光基团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在线监测和研究. 研究表明:等离子体的不同发光基团都存在着一个中间强度较大的区域和两边电极附近的暗区;增大硅烷浓度和提高辉光功率都会增大SiH*峰强度;硼烷的加入,使得SiH*和Hα*峰强度增大,但硼烷流量变化的影响很小;硼烷流量增大,材料的晶化率下降,而I[Hα*]关键词:
甚高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等离子体
发光基团
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道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生长金钢石薄膜的喇曼散射结果。选取多种峰型,对金钢石薄膜喇曼谱(110-1800cm-1)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最佳拟合模型,其计算得到的拟合曲线怀实验谱图符合得较好。该模型揭示,石墨D峰(1355cm-1)是金刚石薄膜喇曼谱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份,并且结合石墨D峰和金刚石喇曼的空间相关线型,可以解释金刚石喇曼区特殊峰形的物理机制,拟合参量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半圆形粗糙元壁面对颗粒沉积的影响,分别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求解流场与颗粒运动轨迹,并结合临界速度判别颗粒沉积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半圆形粗糙元参数(e/D,p/e)的通风管道计算域,研究了1~10 μm颗粒沉积速度变化及沿气流方向颗粒的沉积趋势,分析了流场所引起的湍流变化对颗粒沉积的影响,与相同参数下的方形粗糙元壁面颗粒沉积特性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粗糙元参数对颗粒沉积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半圆形壁面颗粒沉积速度小于同参数下的方形壁面颗粒沉积速度,这是由于半圆形壁面的回流区相对方形粗糙元更小,捕捉颗粒能力差,半圆形粗糙元流体附壁效应导致半圆形粗糙元拦截效率较低。当e/D=0.02,p/e=3时,颗粒沉积速度变化较大,但在其余参数下变化并不大。半圆形粗糙元壁面的迎风面是颗粒沉积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6.
27.
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LP-MOCVD)生长InGaAs/GaAs单量子阱(SQW),通过改变生长速率、优化生长温度和V/III比改善了量子阱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PL)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当生长温度为600℃、生长速率为1.15μm/h时,生长的量子阱PL谱较好,增加V/III比能够提高量子阱的发光强度。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的In气相比条件下,生长速率对量子阱质量的影响,利用模型解释了高In气相比时,随着生长速率增加PL谱蓝移现象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Synthesi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using CoMnMgO catalysts through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Co Mg O and Co Mn Mg O catalysts are prepared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used as the catalysts for the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s(CNTs) through the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CVD). The effects of Mn addition on the carbon yield and 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The catalysts are characterized by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TPR)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techniques, and the synthesized carbon materi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TG). TEM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the catalyst Co Mg O enclosed completely in the produced graphite layer results in the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 TG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 Mn Mg O catalyst has a higher selectivity for CNTs than Co Mg O. Meanwhile, different diameters of CNTs are synthesized by Co Mn Mg O catalysts with various amounts of Co conten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Mn avoids forming the enclosed catalyst,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amorphous carbon, subsequently promotes the growth of CNTs, and the catalyst with decreased Co content is favorable for the synthesis of CNTs with a narrow diameter distribution.The Co Mn Mg O catalyst with 40% Co content has superio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相似文献
29.
30.